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突出,产业生态化已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与实践也成为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生态化理论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形成了以生态隐喻为基础的“产业共生”、“产业代谢”、“产业生态系统”等重要理论,并出现了以生态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的实践方式。但是,产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并不完全相同,二者在运行机理上存在差别,突出表现在产业系统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的,经济性是其最重要的特征,而这一特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并不存在。缺乏对生态化理论经济学基础的研究,是导致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实践难以有机融合的重要原因。同时,当前有关产业生态化路径的演绎,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是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二是区域副产品交换网络。这些路径的灵感主要还是来源于“生态隐喻”的启发,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动方式与利用方式。少量从经济学角度进行的产业生态化路径研究,也都只提出了方向性的结论,操作性不强,使用的分析工具大多围绕生命周期评价、物质流分析、物质减量化、面向环境的设计等生态学分析工具,缺乏使用经济学工具的分析。针对产业生态化理论与实践存在的问题,本论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切入,采用产业链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找出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和主要驱动因素,勾勒出一幅清晰的产业生态化路径图。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包括:第一,理论应用的创新——应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了产业共生理论中废弃物交换发生的原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产业生态化经济学理论基础不足的缺陷。产业共生理论是产业生态学的核心理论之一,也是“生态隐喻”的突出的表现。一直以来,产业共生理论都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缺乏经济学理论基础。本论文以废弃物资源化为切入点,引入复合产出、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等重要概念,从企业的视角出发,运用厂商均衡理论,分析在市场机制下,价格、成本等要素是如何影响企业个体是否选择通过市场机制来处理废弃物的,出售废弃物对企业的生产决策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解释了生产类企业在市场上交换废弃物遵循的基本经济规律;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产业共生”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废弃物交换追加成本与市场结构这两个重要因素对废弃物市场交换的影响。第二,研究视角的创新——跳出“生态隐喻”的局限,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弥补产业生态化理论缺乏从产业自身规律进行研究的不足目前有关产业生态化理论的研究多是从“生态隐喻”的角度展开的。总体来说,共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模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代谢方式;二是构建产业生态链;三是借鉴生态学中的研究方法。正是由于“生态隐喻”给予人们很多的灵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导致对从产业自身角度来研究生态化的关注不够。本研究从产业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尊重产业发展的自身规律,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产业生态化的内涵与特征、产业结构与产业生态化、产业组织与产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这一视角选择的重要意义体现在跳出了“生态隐喻”的局限,从产业经济学理论切入,将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有机联系起来,弥补当前产业生态化理论缺乏从产业自身规律进行研究的不足。第三,分析路径的创新——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演绎产业生态化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路径选择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与主要驱动力是不同的,并且是动态变化的。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围绕“点→线→面”这一主线,识别不同产业生态化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点”指的是重点企业或者重点项目,特别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企业是产业生态化实践的最终实践者,重点企业的生态化转型意义重大;“线”指的是生态产业链的构建,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通过产业链分析,锁定具体产业生态化转型的关键环节与主要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产业链生态化的思路;“面”指的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融合,生态产业网络的构建,表现在实践上就是产业生态化在区域层次上如何集聚发展。通过上述“点”、“线”、“面”的分析,就可以勾勒出具体产业生态化转型的清晰的路线图。其新意主要表现在:一是为产业生态化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思路,并为产业生态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提供了一条可行的路径;二是以产业链作为分析工具,打破以往以生态学分析工具为主,缺乏使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的局面,有望丰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的方法论。第四,实践应用的创新——提出代表性产业的生态化路径选择模式沿用本文的分析思路与工具,选取代表性产业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两类产业,一类是传统产业,另一类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来说,生态化过程主要是转型与升级,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来说,产业生态化路径重点是如何培育与发展。传统产业方面,选取三大产业为代表:(1)建材类的水泥行业,提出水泥行业技术改造与协调处理废弃物的生态化路径;(2)制造业类的汽车行业,提出汽车行业技术、能源改造与再制造三管齐下的生态化转型路径;(3)高新技术类的电子信息产业,提出电子信息产业“两化融合”促进整个产业体生态化转型升级与电子废弃物资源化为重点的产业生态化路径。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选择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的环保产业为代表,提出环保产业重点领域,主要包括水处理领域、固体废物处理领域、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与噪声治理领域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培育与发展路径。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在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大背景下,在既要保增长又要转方式的目标导向下,从尊重产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提出不同于发达国家的我国产业生态化实践模式,相较于以往多数以区域为视角的研究,其成果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操作性更强,有利于“产业生态化”理论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