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徽州演戏活动与徽州社会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完整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区域社会,徽州是认识传统中国社会的极好范本。徽州戏曲是徽州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徽班进京更是直接推动了京剧的诞生,对徽州社会乃至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频繁而活跃的演戏活动是徽州戏曲兴盛的基础和保障,也是徽州戏曲影响地方社会的纽带。剖析徽州的演戏活动,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徽州戏曲发展的脉络,亦能揭示徽州地方社会的运作模式及运作效应。 徽商的崛起加速了徽州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得演戏活动得以保持在一个较高的频度上。从地方文书中可以看到,徽州演戏活动的资金筹集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模式,既有宗族或村社以公产收益支付,也有家庭或个人出资,还有富户集资或众人按人丁或田产平摊出资。而在实际演戏活动中为了多方面多手段的筹集资金,常会多种筹集方式同时并举,以便为徽州演戏活动提供资金保障。从演戏活动的开支记载中,可以发现对资金的使用有着详细的记录,其中既体现出对资金使用的规范,还有对演戏活动流程的制约,这一切为徽州演戏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宗族和徽商在徽州演戏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演戏活动最重要的资助者,更是演戏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徽州宗族与徽商对演戏活动的支持和参与,左右了徽州戏曲发展的方向并促进了徽州社会演戏活动的兴盛。徽商遍及全国的足迹还将徽州戏曲带到各地,并使徽戏最终成为国剧京戏的主要源头。 在传统社会中,徽州演戏活动在地方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诸如教化、祭祀、宣传、联谊等多种功能,在徽州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演戏活动也给徽州社会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演戏活动伴生的不良现象始终困扰着徽州的统治级层,虽然他们采取了种种措施试图加以控制,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这些努力大多难有成效,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社会转型期所带来的社会动荡对传统社会的巨大影响。
其他文献
隆庆五年(1571),明蒙之间达成了“隆庆和议”,结束了明蒙之间二百多年的战争状态,开启了明朝与蒙古右翼诸部和平互市的局面,并且对以后的国家、民族、地区之间的关系发展产生
滨下武志先生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开港市场圈》中文本的面世,为笔者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常关制度、厘金制度的连续性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学术界研究常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体育作为一种近代文化开始传入东北,在地方当局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下,一个推广和参与体育的活动热潮迅速在三省城乡兴起,至九一八事变前达到了高潮,东北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