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控机床作为现代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以其稳定的加工精度、较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柔性被广泛的采用。近年来,国产数控机床的性能指标不断的提升,然而其可靠性和维修性等方面却没有同步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数控机床行业的整体水平。提高机床维修水平对降低维修成本、减少机床停机时间、提高国产数控机床的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从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影响数控机床维修水平的因素,建立了基于RCM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模型和功能部件预防性维修模型,最后,介绍了数控机床维修评价方法,为全面提高数控机床的维修水平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维修性理论着手分析了影响机床维修水平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数控机床维修问题的复杂性和不全面性,从数控机床的设计、保障、使用、维修、人员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然后介绍了数控机床维修的设计控制,主要是在设计阶段通过简化机床结构、提高零件标准化程度和增加维修可达性等方式来提高机床的固有维修性水平。其次,建立了基于RCM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模型和功能部件预防性维修模型。在数控机床事后维修方式决策方面,构建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数控机床维修决策模型,以确保机床采取合理有效的维修方式;在数控机床的预防性维修方面,以某数控机床为例,建立了该机床关键功能部件最佳预防间隔时间模型,同时通过对西门子数控系统的二次开发,将关键功能部件的预防性维护时间与数控系统相结合,避免了数控机床的过载使用,增强了机床的使用可靠性。最后,介绍了数控机床维修评价方法。阐述了评价体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构建了数控机床维修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基于熵权法计算得出的客观权重系数和基于改进的AHP法计算得出的主观权重系数,然后将计算得到的组合权重系数与灰色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决策分析的数控机床维修评价方法。该评价方法为数控机床的维修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