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i抑制SARS病毒复制与感染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三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又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一种人类从未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所导致的、严重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疾病。WHO已将该病原体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 Coronavirus,SARS-CoV)。该病突出特点是来势凶猛、可爆发流行、传染性强、死亡率较高。目前虽然在全球范围内已完全控制了该病,但由于对其认识不深,并不能排除其再度爆发的可能性,因此很有必要继续深入探索防治SARS的方法。迄今为止,没有治疗SARS的特效药,主要依靠对症支持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上应用糖皮质激素曾取得较好疗效,但其使用的时机、剂量和持续时间仍是争论的焦点,因为一旦使用不当,可能会抑制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不利于病毒清除,而且毒副作用很大。抗病毒药物方面,使用最多的是利巴韦林,但缺乏对照研究,体外抗病毒试验也未发现其有抗冠状病毒活性,所以作用尚待进一步明确。使用恢复期SARS患者血清治疗虽说有效,但应用的对象太局限,且危险性和风险性大,故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另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虽也取得了积极的疗效,但作用机制无法明确。理论上,控制SARS理想的方法首选是接种疫苗,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疫苗研制周期很长,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对人起保护作用的疫苗可利用。现在,研究其他治疗SARS的新方法正在进行,其中,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可能非常有希望成为一种潜在的控制SARS病毒的方法之一。RNA干扰是一种由双链RNA介导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当外源导入的dsRNA被Dicer酶切割成19~23nt的小分子干扰RNAs(siRNAs)后,siRNAs就与体内其他成分聚合形成RNA诱导的基因沉默复合体(RISC),然后活化的RISC通过由siRNA决定的碱基配对原理来切割具有同源序列的转录体,最终导致特异的基因沉默效应。RNAi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已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力工具,还正在被用于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中。除了将RNAi运用于抑制肿瘤外,在由病毒介导的感染病研究领域,利用RNAi技术来特异的抑制HIV、HCV、HBV和流感病毒的复制及蛋白表达都取得了初步成功。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RNAi抑制SARS病毒复制与感染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研究受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973”项目): SARS防治基础研究(2003CB514108)的资助。<WP=10>因此,根据SARS-CoV的全长基因信息和pSilencer 3.1-H1载体的使用说明书,我们设计、选择了分别针对SARS病毒的Leader、Nsp4和RdRp基因的4个siRNA靶序列,随后合成了相应的8条寡核苷酸,再将两两互补的寡核苷酸经退火后所形成的序列克隆到pSilencer 3.1-H1载体上,构建了表达siRNA的4种质粒;同时,分别扩增出SARS的Leader和Nsp4基因,并将其分别克隆到pEGFP-N1载体上,形成表达Leader+EGFP和Nsp4+EGFP两种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然后在HeLa细胞中,使用FACS和RT-PCR方法分别从蛋白和mRNA水平观察这4种siRNA质粒产生的RNA干扰效应对其相应的靶基因是否有特异性;最后在P3实验室,通过细胞病变试验、病毒空斑形成和MTT试验来评价RNA干扰对SARS-CoV的最终效应。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siRNA序列克隆到了pSilencer 3.1-H1上相应位置,序列正确;分别编码Leader+EGFP和Nsp4+EGFP两种融合蛋白的重组质粒被成功构建;转染细胞,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可看见胞内有绿色荧光,证实了pEGFP-Leader和pEGFP-Nsp4两种质粒表达目的基因的有效性;共转染后,FACS分析确定了表达siRNA的质粒产生的RNAi效应对其相应靶基因表达的蛋白具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RT-PCR分析则从mRNA水平确定了该RNAi效应对靶基因的特异性抑制;细胞病变试验和MTT试验证实表达siRNA质粒介导的、针对SARS病毒的RNAi效应对Vero E6细胞具有明显的保护免受病毒感染的作用;病毒空斑形成试验证明这种RNAi效应对病毒的复制有直接、明显的抑制作用。综上结果,本研究证实了质粒介导型siRNA所产生的RNAi效应对SARS病毒Leader和Nsp4基因的表达有特异性的干扰,对SARS病毒的复制与感染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利用RNAi技术来防治SARS提供了实验证据。
其他文献
【摘要】分析了VB.NET程序设计课程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教学特点,结合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了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VB.NET程序设计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人才培养  【Abstract】Analyzed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VB.NET programming desig
目的: 通过研究慢性氟中毒大鼠肝组织及及人肝细胞HL-7702 TRPC5、TRPC6蛋白及其mRNA表达,初步探讨TRPC5、TRPC6蛋白在氟中毒肝损伤机制中的作用,为地方性氟中毒肝损伤的诊断、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对高等数学教学与学习带来了巨大变革。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秉持问题意识,厘清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转换思想,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及信息资源,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潜力,实施高质量、高效率教学,极大地推进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要综合利用网络、多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等各种资源,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的防治策略主要是以吡喹酮化疗为主,结合药物灭螺、环境改造和健康教育的综合措施。鉴于历史上许多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缺乏针对性  近年来,我国加快了中小学信息教育的进程,绝大多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然而农村生源地的经济条件和师资力量的差距,造成了职业学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局面给职业学校的计算机课组织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计算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  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按章节讲授,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
【摘要】本文根据新疆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结合现有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以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教师在开展民汉合并授课, 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技能。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民汉合并授课模式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改革。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 民汉合并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新疆应用技术学院2014年度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G2014
【摘要】本文提出在极值教学中运用发现教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发现探索知识,并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步骤。有利于学生获得发现问题进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发现教学法 极值 高等数学  【基金项目】东华理工大学校级教改课题——《线性代数》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研究(131010002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
当前,血吸虫病防治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是宿主缺乏有效的抗再感染免疫力而造成再感染率居高不下。因此,能否控制化疗后再感染问题已经成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核心问题。人群流行病
背景与目的:  肿瘤的发生、发展不仅取决于肿瘤细胞本身,而且还取决于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文献报道以及我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明,肿瘤缺血、缺铁、缺氧等应激微环境诱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