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脑血管支架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原因,尽可能避免在以后手术中再次发生类似事件,以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脑血管狭窄程度的分级方法参照NASCET标准,即:轻度(0%~29%);中度(30%~69%);重度(70%~99%)。所有患者经DSA检查证实责任血管符合介入治疗的指征,并完善各项相关辅助检查。术前3~5天常规给予氯吡格雷75mg一次/日,拜阿司匹林300mg一次/日口服。颅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均采用Apollo球囊扩张支架或Wingspan自膨式支架;颈动脉颅外段和锁骨下动脉均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颈内动脉起始处支架均在保护伞下完成。术后3天低分子肝素抗凝。结果:317例脑血管支架患者出现并发症26例(8.2%),术后30d仍有症状者16例(5.0%)。不同部位的发生率分别为:MCA15.3%(11/72)、BA11.9%(5/42)、ICA颅外段6.4%(6/94)、ICA颅内段14.3%(1/7)、VA起始段0%(0/17)、VA颅内段4.9%(2/41)、SubA起始段2.3%(1/44)。颅内支架并发症发生率11.73%明显高于颅外的4.52%(p<0.05)。按手术时间段计算,前6年12.5%高于后2年6.3%,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bA及VA颅外段支架相对安全,而ICA动脉支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MCA、BA支架的危险性更高。随着手术量的上升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所下降,所以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同时,对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颅内动脉支架应由操作经验丰富的介入医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