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形态、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whiB基因家族多态性分析,部分whiB序列系统发育分析以及DNA-DNA杂交方法,对合格发表的链霉菌模式菌株22株和从形态上初步确定为链霉菌的未知菌21株进行了研究,目的是通过形态、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以及DNA-DNA杂交方法与whiB基因的分类结果比较,来评价whiB基因在链霉菌系统分类研究中的意义。
根据孢子链形态,将供试菌株分为5个主要类群,这5个主要类群分别为群Ⅰ(RF型)、群Ⅱ(S型)、群Ⅲ(RA型)、群Ⅳ(MV-S型)和群V(NS型)。
通过16 SrDNA序列测定以及在GenBank中进行比较,确定21株未知菌中有20株菌属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1株(HBUM170038)属于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
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42株供试链霉菌菌株进行whiB基因家族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多数供试菌株具有多条扩增条带,部分菌株只有一个条带,而且所有供试菌株在200bp左右位置均有一条扩增条带。whiB基因家族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86%左右相似水平上得到的独立分支可以确定为一个种,这个结果通过DNA-DNA杂交得到了验证。
对所有供试菌株200bp大小的whiB基因扩增条带进行测序发现,whiB基因家族多态性分析结果中只出现一个条带的菌株,它们的whiB基因序列显示山异质性,但有个别菌株具有相同的序列。对这些序列相同的菌株进行了DNA-DNA杂交,其结果显示:除了两个非模式菌株HBUM171361与HBLJMl71073之间的DNA-DNA同源性为94.7%外,其它菌株之间的DNA-DNA同源性均小于70%。
whiB序列分析还发现,有些模式菌株的whiB基因序列完全相同,选择其中部分菌株进行DNA-DNA杂交,结果显示:除了菌株HBUMl71364和HBUMl71176之间的DNA-DNA同源性为91.4%外,其它菌株之间DNA-DNA同源性均小于70%。这就说明:同一个种的不同菌株之间的whiB基因序列是相同的,但具有相同whiB基因序列的菌株不一定是同一个的种。
将分别由whiB基因序列和16S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拓扑结构相差很大,菌株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也不一致。研究结果还发现:一些whiB序列相似性100%的菌株大多具有相同的孢子链形态,这与whiB基因控制链霉菌孢子形成的功能有关。
综合以上结果分析,whiB用于链霉菌系统分类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但由于链霉菌属具有527个合格发表的种,38个亚种,而本论文所研究的菌株数量有限,因此,要更客观的评价whiB-在链霉菌系统分类中的作用,还需要更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
通过对菌株HBUMl170038进行形态及培养特征观察,细胞壁化学组分、磷酸类脂、甲基奈醌组分分析以及DNA-DNA杂交等方法的鉴定,确定菌株HBUM170038为拟诺卡氏菌的一个新种。由于经耐酸碱性试验证明,菌株HBUMl70038为一株嗜碱性菌株,为了与同实验室的嗜碱菌株统一编号,将菌株编号HBIUMl70038更改为HBLJM20038。将该新种命名为甘家湖拟诺卡氏菌(Nocardiopsis ganjiahuensis sp.nov),典型菌株为}{B1JM20038=DSM4503 1=CGMCC4.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