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典型的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m以浅空间地质体为研究对象,采用GOCAD建模软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模方法,实现了北衙金矿万硐山矿段三维可视化,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数字化勘探线剖面图中岩体、地层、矿体界线和导入地质界线数据,选择非流程建模方法,合理建立了万硐山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精细三维面模型和体模型,实现了矿床透明化。(2)根据万硐山钻孔数据和矿体体模型,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首次实现了万硐山所有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的初步应用。一是评估了万硐山资源量,计算出万硐山矿段金元素资源量(111b+122b+331+332+333)为246146kg;二是探讨了品位模型高值体(品位>4g/t)分布规律,认为万硐山矿段沿品位高值体存在一条40°方向的隐伏深大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为深部找矿有利地段;三是依据矿体高厚区与品位高值体不对应性,认为北衙金矿存在多阶段成矿作用:早期成矿阶段奠定了成矿矿体空间位置,其次金元素存在再富集过程,晚期叠加成矿金。(3)探讨了三维可视化下万硐山地下地质体空间耦合关系。通过对三维可视化下“岩体-断裂-地层-矿体”空间关系的研究,认为断裂是控制矿体形成和岩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界面则是控制矿体发育的次要因素。综合认为是“断裂-岩体-地层”三个因素共同控制了矿体发育和深部空间展布。(4)通过对比重力和磁法三维反演结果,认为万硐山地区重力和磁法异常与矿体耦合对应关系较好,具有高磁异常和低重异常特征,据此推测矿区及外围低重高磁异常区具有较大找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