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sc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等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而且呈现出更大的破坏性、缓慢性、持续性等新特点,成为制约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生态环境问题于20世纪60年代的环境运动中最先引起西方社会的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牺牲巨大的生态环境利益为代价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生态环境问题同样成为我国社会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文立足于科技哲学这一交叉学科,采取文本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研究方法,在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历史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并从技术观角度寻找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探寻其解决办法。笔者分析了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技术观的关系,认为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我国的技术观念和技术实践活动起到了规范和导向作用;生态技术观为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技术支持;认为在我国树立生态技术观可以促进生态环境问题的缓解,有助于我国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我国技术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探讨了在我国树立生态技术观的基本途径。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给出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涵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说明。第二章,生态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实质:通过“生态环境问题的起因”、“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和“生态环境问题的社会文化根源”三个小节,说明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技术观是引发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三章,传统技术观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阐述了传统技术观的由来,介绍了传统技术观的涵义;分析了传统技术观的历史作用与局限性。第四章,树立生态技术观的必然性:探讨生态技术观的涵义及特征;阐述生态技术观产生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前提;从价值观、技术理性、本质观和可持续性四个角度阐述生态技术观是在对传统技术观的扬弃中得到的;分析了生态技术观与相关的两个社会发展观的关系,以帮助人们理顺技术观与社会发展观的关系;探讨树立生态技术观对我国的现实意义。第五章,树立生态技术观的基本途径。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大量宣扬伦理道德的篇章,其中许多人物形象,本身就是伦理道德的载体。对此,小说中多有描写,批评者亦评点之。这些描写和评点对于小说的教育意义而言,其效果
个人信息一般指能够被知晓和处理、与具体自然人相关、能够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该具体自然人的任何信息,主要有家庭住址信息、通讯信息、财产信息以及其他涉及个人隐私
近年来随着工业排放点源污染的有效治理,太湖的富营养化程度已有所下降,但是太湖流域内的面源污染仍比较突出,且区域内氮、磷污染严重,因此太湖流域内水环境的治理已到了刻不
<正>"情思历史"教学成功的意义在于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结构要素,引起传统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形、换位、重构等变化,实现课堂活动中的"情"与"思"的统一,使"历史学习"成为"一种引
基于交流电机拖动/加载技术,通过整流/逆变一体化的高性能电源并整合测试仪器,研制了电动车辆用ISG系统的稳态和动态性能测试台架。利用PC控制和测试软件,该台架能够实时地对
通过现场暴露试验,得到了十种铝及铝合金在我国七个典型大气环境试验站1年和10年两个周期的大气腐蚀速率;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污染物和气象因素对铝及铝合金短期和长期大气腐
目的运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比较中医与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0年1月—2014年2月发表的有关中医与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对纳
目的研究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蝇幼虫和蛹体内能量物质含量的影响。方法 2013年6-9月,采用实验室家蝇种群作为试虫,幼虫孵化后,提供常规饲料作为对照组,含0.1%、0.3%和0.5%盐酸环
河套灌区模袋混凝土衬砌渠道经过季节性的冻融和规律性的干湿循环作用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的开裂。为了进一步提高灌区模袋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本文在原有在役模袋混凝土配合比的
摘 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教学方式和手段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和运用。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将图、文、声、像等组合在一起构成教育产品,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课堂教学,便利地展现感性材料,激发学习兴趣;创设最佳情境,突破教学重难点;改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交际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网络资源,拓展交际,开发思维,优化英语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