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离不开食物,在食物的种植,制作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每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特有的食物和烹饪技术,这些食物和烹饪技术通常是由各自的生活环境和思维方式决定的。要想更好地了解文化和人类本身,最好是要研究饮食文化。我们同其他人的交往和联系通常是通过饮食进行的。人与人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饮食喜好进行辨别,同时饮食也塑造着各自民族的特性。日常生活中的饮食和饮食方式对我们的身体、情感和精神都有影响。通过分析和研究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中国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我们可以理解世界各地的深层文化结构。同时,当我们处于异国他乡时,不会对外国人的饮食行为感到奇怪,不适和恐慌。了解饮食文化中的中国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
关于中国集体主义观和西方个人主义观的研究已为数不少,大多数学者把研究重点放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区别上,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对社会成员的行为有何影响,或者个人采取哪种观念。但是基于隐性文化理论并从饮食文化层面进行中国集体主义观和西方个人主义观对比分析的研究还尚少。
本文以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提出的隐性文化为理论基础,分析了隐蔽在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中国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本文主要根据中西方饮食文化所具有的特性,从不同的方面对隐蔽在其中的中国集体主义和西方个人主义进行了详细而缜密的分析和研究。通过识别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中国集体主义观和西方个人主义观并进行二者的对比分析研究,从而为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服务。揭示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中西价值观和世界观根本差异-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使得人们在跨文化交流中真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能够对塑造我们思想意识形态的深层隐性文化有个清楚的认识。如果不及时将隐藏在中西饮食文化深层结构中的隐性文化部分揭示出来,那么跨文化交际就可能障碍重重,跨文化的参与者也就不可能知己知彼,达到心灵上的沟通。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重要性和整体论文架构。然后阐述了研究概况。接着介绍了相关的理论基础-文化层次和霍尔的隐性文化,以及关键术语。然后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分析了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中国集体主义:酒文化,饭局,餐具和烹调原理。从酒文化,餐具,烹调原理和饮食礼仪四个方面分析了隐蔽在饮食文化中的西方个人主义。文章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了总结,简要概述了本文主要研究点和内容,并指出了本研究所存在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