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国际竞争力研究报告指出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国民素质的竞争。但是我国整体国民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我国科普产业的发展面临着瓶颈的制约,如国内原创不足、需求潜力难以发掘、国外科普资源占据大半等等。 本文正是站在内向国际化的角度并结合科普产业发展的瓶颈以及我国科普产业的现实条件进行分析,以激活我国科普市场的需求,提升我国的科普产业的广度和深度,最终实现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对中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本文章节如下: 第一章主要阐述了研究中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主要是对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相关概念的界定。首先针对科普产业五要素的分析给出科普产业的概念,接着依据科普产业的概念给出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的概念和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范式。 第三章研究了中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现状与动因。在第一节中从中国科普产业现状和国际化现状对整体形势经行了解。在第二节中首先从宏观、产业、微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地调研进一步论证各影响因素。接着从从本质动因、战略动因、经济动因以及行为动因来分析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发展的动机。 第四章重点研究了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进入模式和效应。首先在进入模式方面,从贸易式、契约式、投资式进行了分类及概况总结。接着从外部经济效应、产业结构效应、企业学习效应、制度效应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效应。 第五章重点研究探索公司和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出版社两个案例。 第六章根据前面几章的研究提炼中国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方案。 经研究得出:契约式进入模式是目前科普产业的主要方式,投资和贸易式将呈增加趋势;企业学习效应和增加盈利能力是科普产业内向国际化的主要效应和动机;国家政策、产业成熟度、产业交叉性和企业经营能力显著影响着科普产业国际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