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及迁移转化与水华发生的关系

来源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ukey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泊富营养化是水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富营养化湖泊中的沉积物作为湖泊营养物质的贮存库,在外源逐步得到控制条件下,能释放营养盐到水体,从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维持水体富营养状态。因此,对于湖泊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迁移转化的深入探讨将对富营养化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在对巢湖开展现场逐月调查和夏季的围隔实验基础上,从磷在水-沉积物界面的迁移转换过程的角度,系统研究了磷的赋存形态、时空分布和在泥水界面的交换规律,以及沉积物中磷的形态转化与水华发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巢湖西湖区的沉积物中总磷含量明显高于东湖区。表层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占总磷的44%~81%,金属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作为活性磷的主要存在形式,在西湖区含量比例达到47%~60%,对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中的释放有重要贡献;沉积物中磷的垂直分布研究表明, NaOH-P和可还原态磷(BD-P)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说明近几年来的人为活动对巢湖沉积物中磷的污染负荷有加重趋势。西湖区间隙水DTP、DIP和DOP的含量高于东湖区,水-沉积物界面磷营养盐浓度梯度给沉积物向水体扩散提供了条件。沉积物BD-P、NaOH-P、TP与间隙水中不同形态磷都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水华前与水华暴发高峰期的对比发现:NH4Cl-P和BD-P在水华大规模暴发时含量降低,尤其是BD-P的释放很明显;NaOH-P的释放主要发生在水华大暴发以前;而水华大规模暴发以及死亡藻体沉降分解,会改变水-沉积物界面的生物化学环境,BD-P在此时的释放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集巢湖不同季节的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磷形态的季节性变化:间隙水DTP、DIP在夏季含量最低,秋季回升明显;与上覆水浓度对比研究,发现间隙水磷在春、秋季向上覆水的扩散趋势较大。沉积物Org-P、BD-P和NaOH-P与水华关系密切。东、西湖区的Org-P含量从春季到冬季都呈下降趋势;西湖区的BD-P含量从春季到冬季逐渐降低,而东湖区在秋季有所提高;西湖区的NaOH-P在夏季含量最低,秋季开始逐渐回升,而东湖区在四季表现稳定。通过对沉积物理化性质的分析,着重考察沉积物中与磷的形态转化密切相关的碱性磷酸酶(APA)的分布特征,发现沉积物TN和LOI显著相关。东湖区APA含量较高,巢湖APA有随深度降低的趋势。围隔实验结果表明:水华发生促进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体的释放,同时促进上覆水TP和APA含量的增加,且沉积物中营养物质含量越高,其上覆水TP和APA增加的程度越大;沉积物营养物质含量越高,其上覆水的PH和DO越低。在沉积物性质相同情况下,上覆水营养水平越高,越有利于NH4Cl-P和Org-P的释放;上覆水营养水平越低,越有利于BD-P的释放。沉水植物黒藻能降低水体叶绿素含量,提高水体PH和DO,吸收水体磷酸盐,抑制水体APA,同时黒藻的存在还可以降低沉积物中TP、BD-P、NaOH-P、Org-P和HCl-P的含量。
其他文献
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散乱、集聚能力差、利用低效化是城乡转型进程中乡村地域系统演化的一种不良现象,对其空间机理进行研究,并提出适宜的空间优化配置策略已成为合理利用土地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它主要用作塑料增塑剂以提高塑料的塑性及强度。随着邻苯二甲酸酯的广泛使用,邻苯二甲酸酯对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在水体、大气、
辽河三角洲是亚洲最大的暖温带滨海湿地,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生态效益以及经济价值。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以及陆源污染物的排放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湿地面
本文根据胶束高效毛细管电泳法(MECC)的相关原理建立了对苯二氮卓类(速可眠、硝基安定、氯硝西泮、舒乐安定、安定、劳拉西泮)、巴比妥类(异戊巴比妥、烯丙异丙巴比妥、巴比
<正> 1992年10月,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安徽马鞍山市召开,现将讨论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我国生态经济学发展和有待深入研究的向题(一)我国生态经济学的发展
湿地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在生态、经济、社会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飞速扩张,经济的迅速增长,湿地变得越来越支离破碎,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心病患者血浆B型尿钠肽(BNP)、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