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对虾养殖中,饲料成本占养殖总成本的一半以上。当前对虾饲料主要依赖鱼粉作为蛋白源,鱼粉的资源有限而需求猛增,鱼粉的国际市场价格急剧上涨,对虾饲料成本和价格随之升高,影响了对虾养殖经济效益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寻找一些可以替代鱼粉的蛋白源,减少对虾饲料中鱼粉的需求,降低饲料和养殖成本,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利用选择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低蛋白需求或对饲料蛋白高效利用的对虾新品种(系),是解决问题的另一种办法。通过家系选育的方法筛选适合低蛋白饲料养殖的斑节对虾快速生长新品系,以降低现有饲料中的蛋白水平,节约养殖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利用蛋白水平分别为34%、38%和42%的饲料来对16个斑节对虾家系进行8周的饲喂,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饲料饲喂下斑节对虾各家系生长和存活的情况,分析斑节对虾家系和饲料蛋白水平两者间是否存在互作效应,并得到了不同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饲料下的肝胰腺、胃的淀粉酶和蛋白酶的活性水平,血清中免疫指标等的变化以及生长激素基因(GH)、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L)基因和胰蛋白酶(Trypsin)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的蛋白水平影响家系的生长和成活率,除14号和15号家的系特定生长率在38%组和42%组近似外,其它家系的特定生长率均为34%组<38%组<42%组。11个家系在38%蛋白饲料组的成活率最高,5个家系在34%蛋白饲料组的成活率最高,4个家系在42%蛋白饲料组的成活率最高。16个家系间的生长差异随着饲料蛋白水平提高而缩小,表明斑节对虾在对低蛋白水平饲料下显现出生长遗传效应的显著差异。斑节对虾特定生长率在家系和饲料蛋白质水平这两个因素间交互作用不显著(P=0.974)。实验筛选出了9号和10号2个低蛋白饲料下生长较快速的家系,2号和14号在所有蛋白水平下均有较高成活率的家系。2.所有斑节对虾家系的蛋白酶活性均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淀粉酶活性随着饲料蛋白含量的增加而有所下降,但规律不明显。有13个斑节对虾家系的肝脏蛋白酶活性、14个家系的胃蛋白酶活性均与家系特定生长率有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淀粉酶活性和特定生长率的相关性远小于蛋白酶活性。3.斑节对虾血液中总蛋白、白蛋白的含量随着饲料的蛋白水平的升高而提高显著(P<0.05);饲料中蛋白含量较丰富(42%蛋白水平)时,会显著地促进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合成(P<0.05);血液中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等与氮的代谢相关的免疫因子也随着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5)。饲料的蛋白水平会提高虾体的蛋白质含量,但对灰分、脂肪等因子的影响不明显。4.斑节对虾的生长、3种基因的表达量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均成显著地正相关关系(P<0.05)。随着饲料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斑节对虾家系之间的生长差异和3种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减小,相同斑节对虾家系在不同蛋白含量饲料的饲喂下,其特定生长率和基因表达量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选育的9个家系的斑节对虾的生长在家系和蛋白质含量这两个因素间没有显著性的交互作用(P>0.05),但是肝胰腺和肠道中3种基因的表达量在家系和蛋白质含量这两个因素间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