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范围内,火灾的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和财产的损失,通过对起火原因系统的调查分析,发现造成重大火灾和随之火势迅速蔓延的原因与大量使用易燃性纺织材料有关。现如今,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相应的消防安全法规,对纺织品的适用范围和阻燃要求日益严苛,因此,大力发展阻燃纺织品势在必行。近些年关于棉织物的阻燃研究有非常大的进展,但各种阻燃方法都存在处理后织物手感差,对织物内部结构破坏强,对生产条件要求苛刻等缺陷。表面改性方法,因其对织物内部结构损伤小,成为一种非常好的阻燃改性研究方向。本论文围绕两种表面改性方法,制备了两种阻燃棉织物,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首先,以棉织物为基体、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接枝单体、以二苯甲酮(BP)为光引发剂,应用两步法紫外光接枝技术,将GMA接枝到棉织物上,从而将活泼的环氧基团引入到了棉织物上;进一步将接枝棉织物进行了氨化和磷酸化处理,最终制备了阻燃棉织物。同时讨论了各项试验参数对接枝率的影响,结合接枝后各项性能的测试和接枝后织物的手感,白度,强度等指标的比较,最终选择接枝率37%的样品进行下一步的氨化和磷酸化处理,并确定了最终的实验参数,具体为:引发剂浓度0.15 mol/L,第一步光照距离25 cm,第一步光照时间30 min。单体浓度40 v/v%,第二步光照距离25 cm,第二步光照时间30 min。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手段对阻燃织物的表面形态,结晶行为,热稳定性、阻燃性等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有效阻燃成分氮及磷被成功的引入到了棉织物上,阻燃织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并且极限氧指数值(LOI)达到了32%。进一步,我们又制备了另一种表面阻燃改性棉织物。采用三聚氰胺树脂和APP的混合液以及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的硅溶胶为涂层剂,通过浸渍-焙烘法结合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双层涂覆阻燃棉织物。通过讨论制备过程中的pH值、焙烘温度、焙烘时间等实验参数对处理后织物的水洗后质量损失率的影响,优化了实验过程,找到了最佳的实验方案,即第一层涂覆液的pH=4,焙烘温度165℃,焙烘时间270s,溶胶凝胶的pH=3,焙烘温度165℃,焙烘时间270s。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对阻燃织物的结构及热性能进行测定。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不同样品燃烧前后的形貌,并对阻燃织物进行了耐水洗性测试。结果表明:我们制备的双层涂覆棉织物具有有优良的阻燃性能和较好的耐水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