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自贸区作为促进资源要素内外双向流通的重要通道,不仅利于沿海地区进一步巩固其优势地位,也有助于内陆地区不断建设开发,提高其区外辐射力度,并增强内外联通性以促进对外经济和内部协调发展,这在国家建设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自2013年沿海城市上海自贸区试点成立至今,在借鉴其建设经验之后,国内对自贸区的布局已从沿海推广至内陆,湖北作为内陆中心省份,在地理区位与国家战略布局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研究湖北自贸区政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检验内陆自贸区借鉴已有经验的效果以及继续推行试点的必要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借鉴Hsiaoetal(2012)提出的HCW方法,并在筛选变量时选择更为高效的Lasso准则对该反事实方法加以整合创新,利用2008年至2018年除与湖北自贸区同期成立的省级地区之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湖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三个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并且运用双重差分(DID)、改变政策冲击时间、替换实验组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区显著提高了湖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约2.4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增长效应具有9个月的时滞性;(2)在统计上捕捉到了自贸区政策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但是0.2%的增长效应说明促进作用虽初显成效,短期影响却仍然较为有限,其政策净效应在长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自贸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效应还不太明显,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4)短期内,自贸区效应在时间和强度上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原因与各经济指标传导机制差异、园区内机制体制不完善以及外部经济环境支撑不足有关。
本文借鉴Hsiaoetal(2012)提出的HCW方法,并在筛选变量时选择更为高效的Lasso准则对该反事实方法加以整合创新,利用2008年至2018年除与湖北自贸区同期成立的省级地区之外的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对湖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出口增长率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三个经济指标进行量化评估,并且运用双重差分(DID)、改变政策冲击时间、替换实验组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自贸区显著提高了湖北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约2.4个百分点,但是这种增长效应具有9个月的时滞性;(2)在统计上捕捉到了自贸区政策对出口的显著促进作用,但是0.2%的增长效应说明促进作用虽初显成效,短期影响却仍然较为有限,其政策净效应在长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自贸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效应还不太明显,缺乏有力的数据支撑;(4)短期内,自贸区效应在时间和强度上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主要原因与各经济指标传导机制差异、园区内机制体制不完善以及外部经济环境支撑不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