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铁区间段盾尾注浆对地表沉降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盾构法被广泛地运用于城市地铁建设,盾尾注浆是盾构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盾构施工事故重要影响因素。本文利用有限差分FLAC数值模拟软件,分析盾尾注浆参数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隧道掘进过程中的地表沉降规律。本文总结了盾尾注浆在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作用,比较了盾尾注浆不同施工工艺的优缺点,概括了盾尾注浆中注浆压力、注浆量等施工关键参数的计算理论和影响因素。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江积区隧道为背景,将注浆压力划分为应力不释放、应力释放50%、应力释放75%和应力完全释放等四个状态来进行数值模拟,同时等代层厚度取值范围定为10-40cm,每10cm建立一个数值模型,最后综合盾尾注浆参数变化来分析地表沉降的综合影响,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比对。本文得出结论如下:(1)注浆压力越小,地表沉降越大,地表沉降随等代层厚度增加而增大,而且当等代层厚度线性增加,地表沉降增值均匀;(2)盾尾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盾构隧道地表最大沉降值影响比较大,但是对隧道地表边缘沉降影响很小,且注浆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要明显大于注浆压力;(3)通过对实际监测数据和数值模拟数据进行比对,从施工的角度对江积区隧道开挖给出的建议:对于盾尾注浆,在注浆压力方面可以保持应力释放到50%左右,在注浆量方面保证等代层厚度为35mm比较适合;从注浆量角度来控制地表沉降效果要比注浆压力明显。以上结论对类似工况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BT模式被采用的初衷是解决政府短期内资金短缺的困难,该模式快速发展主要依赖地方政府城市建设发展和承包商业务发展的需求,理论研究相对欠缺。BT模式方案设计评价解决项目合
随着铁路长大隧道的日渐增多,其快速施工成为隧道工作者特别关注的问题。能否实现长大隧道快速施工是衡量整条铁路线路能否早日竣工的重要标准。隧道的快速掘进不仅是指缩短作
钢管混凝土由于其良好的受力特性已在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广大学者也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不过目前针对冷弯钢管混凝土的大多数研究主要是壁厚小于6mm的钢管混凝土构件。
针对广东省水质特点,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悬浮载体于CIBR反应器,出水再经过滤,形成自清洗过滤的一体化间歇生物膜反应器FIBR工艺。本课题暂不设过滤器,研究如何在系统中富集硝
作为一种典型的曲面屋盖,柱面屋盖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并且能提供优美的建筑外形而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工程实践,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中。柱面屋盖的风荷载特性研究多针对一
静压桩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工程的建设与周边的环境有重大的影响,因此,对静压桩的挤土效应和减少挤土效应的各种措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详述静压桩挤土效应的研究
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全国的城市化建设是日新月异,大跨度成为现代建筑物的主导方向,并且有向跨度越来越大、外形越来越复
由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腐蚀能力不强,一些结构的耐久性出现了问题,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近年来,作为钢筋替代产品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筋材应运而生。用于土木工程的纤维增
强夯法是一种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强夯加固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地基沉降量。但是由于强夯法施工震动大,有噪音等,因此在市区建筑密
基于空翼缘梁及钢管混凝土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新型截面形式的抗弯构件——五边形钢管混凝土翼缘组合梁(CFPFB)。将工字钢梁上翼缘平板换成五边形钢管混凝土,便得到该梁。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