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肿瘤,而胃癌的转移是造成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目前对胃癌的转移缺少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往的研究表明,肝素为高度硫酸化蛋白多糖,作为抗凝剂,已被广泛用于临床。然而,由于肝素强烈的抗凝活性,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对肝素进行化学修饰,可降低其抗凝活性,但可增强其抗肿瘤作用。肝素、非抗凝性肝素和多硫酸化肝素类似物被显示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结合到相应受体的作用,从而抑制他们的活性。我们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NODSCID小鼠胃癌转移模型及体外培养的SGC-7901胃癌细胞的作用,并通过荧光定量PCR及ELISA方法检测胃癌细胞bFGF表达,旨在为胃癌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第一部分N-去硫酸肝素对胃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目的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NODSCID小鼠转移模型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基因表达、血管形成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组织原位移植NODSCID小鼠胃癌转移模型。移植后一周,20只小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9%氯化钠组)与10mg/Kg N-去硫酸肝素(N-去硫酸肝素组),每周两次,共三周。第六周处死动物,观察肿瘤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肿瘤组织bFGF基因mRNA表达。结果0.9%氯化钠溶液组10只小鼠9只有肿瘤转移,N-去硫酸肝素组10只小鼠只有两只转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出血等不良反应。0.9%氯化钠溶液组平均微血管密度为9.1±3.4,N-去硫酸肝素组为4.7±1.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7,P<0.05)。荧光定量PCR测定显示,N-去硫酸肝素组bFGFmRNA(2.60±0.56%)相对表达量较0.9%氯化钠溶液组(30.65±6.84%)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P<0.01)。结论N-去硫酸肝素通过抑制胃癌组织bFGF基因表达和血管生成,抑制肿瘤转移。N-去硫酸肝素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第二部分N-去硫酸肝素对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表达bFGF的影响目的:探讨N-去硫酸肝素对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加入含不同浓度N-去硫酸肝素(0.1、1mg/ml,N-去硫酸肝素组)的RPMI1640培养液,并设对照(为培养液,对照组),每组平行3个样本。继续培养,分别12h、24h。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癌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bFGF在培养胃癌细胞的上清液表达显著上升(12h对24h,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0.1、1mg/ml N-去硫酸肝素组培养12、24h,bFGF的表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mg/mlN-去硫酸肝素作用12h、24h,与0.1mg/mlN-去硫酸肝素相比,bFGF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0.1mg/ml、1mg/ml N-去硫酸肝素作用24小时与作用12小时相比,bFGF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去硫酸肝素各浓度组胃癌细胞bFGFmRNA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N-去硫酸肝素对胃癌细胞bFGF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为1mg/ml>0.1mg/ml(P<0.05),存在剂量依赖性。在同一浓度,予N-去硫酸肝素作用24h,胃癌细胞bFGF mRNA表达较12h显著降低(P<0.05,1mg/ml N-去硫酸肝素组),提示N-去硫酸肝素对胃癌细胞bFGF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N-去硫酸肝素可以显著抑制体外培养人胃癌细胞bFGF的表达,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