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脑电监测相关因素的分析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救治成活率较前有明显的上升,其存活后是否存在脑损伤及其损伤程度越来越被重视,脑电图作为监测脑功能的重要手段被广泛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对早产儿动态脑电图的分析,评估脑电图的改变和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探讨脑电图监测在判定早产儿脑损伤和脑功能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于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中的57例早产儿,于CA35-37周行脑电活动监测,对所得脑电图判读,同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收集的57例早产儿脑电图资料中,脑电图正常组11例,轻度异常组20例,中度异常组24例,重度异常组2例。脑电图异常共46例,占80.7%。依据出生胎龄将本组病例分为29-31+6周组、32-34+6周组和35-36周组,三组之间异常脑电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3.067,P=0.2 16),但中-重度异常脑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047,P=0.011)。依据出生时体重将本组病例分为出生体重≥2500g组、1500-2500g组和<1500g组,三组之间异常脑电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1.806,P=0.179),但中-重度异常脑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23.220,P<0.001)。生后低Apgar评分早产儿异常脑电发生率与正常Apgar评分者无显著性差异(χ2=0.065,P=0.709),而中重度异常脑电发生率显著性增高(χ2=5.255,P=0.022)。头颅影像学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者异常脑电发生率与无颅内出血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403,P=0.525),但中重度异常脑电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762,P=0.02)。在CA37周时行NBNA检查与脑电异常有显著相关(r=-0.410,P=0.008)。在早产儿脑电中,6刷的发生频率与脑电异常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生频率越高,脑电异常程度越高(r=0.459,P=0.001)。在脑电轻度和中重度异常的早产儿中,脑电1分钟高波幅段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P<0.001);最大背景抑制间期(BImax)均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P<0.001)。脑电对称性与脑电异常程度显著相关(r=0.502,P<0.001)。具有脑电对称性早产儿脑电BImax显著低于不对称早产儿(P<0.001),1分钟高波幅段数显著高于不对称早产儿(P<0.001),具有脑电同步性早产儿脑电BImax显著低于不同步早产儿(P<0.001),1分钟高波幅段数显著高于不同步早产儿(P=0.005)。结论1、出生时胎龄、出生体重、出生时低Apgar评分及颅内出血与早产儿中重度脑电异常发生率相关;2、6刷的发生频率与早产儿脑电异常程度具有显著相关性;3、1分钟高波幅段次数、BImax和脑电的对称性可作为评价早产儿脑电异常的重要参数。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许多视网膜和脉络膜疾病的共同病理表现,常见CNV疾病包括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眼组织胞浆菌病综合征(POHS),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同时也是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