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Selinker(1972)的中介语理论提出以来,语言迁移一直就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关于语言迁移的理论综述与实证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以往研究中所重视的大多是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母语知识向目标语的迁移。随着二语习得研究的不断深入,语言迁移研究开始向母语与二语相互影响的双向迁移方向发展,语言迁移的双向性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趋势。本文基于双向迁移理论,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请求言语行为中的双向迁移现象进行分析,旨在探究以下问题:语言的双向迁移是否在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中出现?如果出现,正向迁移与反向迁移的程度是否相同?不同二语水平的学习者中双向迁移的程度是否相同?研究以定量方式通过语篇补全测试(DCTs)收集数据。两种语言版本的调查问卷发放给了120名大学三年级在读学生作为受试,这些受试被分为四组,分别是英语母语使用者,汉语母语使用者,中等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及高等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问卷包含15个需要受试进行补全的情境语篇,其中6个情境语篇为请求言语行为语境,补全的内容作为实验数据分析,其余9个情境语篇为其他言语行为语境(感谢、道歉、拒绝等),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实验结果表明,语言的双向迁移确实存在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请求言语行为中,且正向迁移较反向迁移明显,水平较低的学习者的语用表现中更易出现正向迁移,反向迁移只在高水平学习者的语用表现中才有体现。本研究对中介语语用学理论构建及外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研究的成果有助于完善语言迁移的研究框架,并能给研究者带来一个关于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与语言教育的新视角,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有效利用双向迁移,从而达到更好的语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