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稳定性是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方面。有机物是水中异养菌生长的主要营养基质,如果水厂出厂水中有机物含量偏高,会促进供水管网中细菌的再生长,产生诸多危害。可同化有机碳f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简称AOC)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iodegradable DissolvedOrganic Carbon,简称BDOC)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只有控制出厂水中AOC和BDOC含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网中细菌再生长问题。因而供水管网生物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水制备工艺方面的研究,是近年来水处理方面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研究了下列内容:工艺对AOC、BDOC和DOC等指标的去除特点;AOC、BDOC和DOC等指标在供水管网中的变化规律;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特点;微生物可利用磷(Microbially Available Phosphorus,简称MAP)作为细菌生长影响因素的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下列结论:
1.不同水源水样中AOC/BDOC、AOC/DOC和BDOC/OC相差较大:BDOC与DOC的相关性好于AOC与DOC的相关性BDOC/DOC可以用来反映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AOC只占BDOC的一部分。
2.太湖和黄浦江水源水具有总有机物含量高,以小分子量为主,受季节影响明显的特点;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不能有效去除AOC和BDOC,加氯消毒甚至会使AOC值升高,以太湖、黄浦江和长江为水源的常规处理工艺水厂的出厂水均不能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3.对以黄浦江为原水,采用常规处理工艺的中试装置过滤后水做加氯试验发现:氯和氯胺消毒会使水中AOC变大;管网中AOC和BDOC的变化是由于消毒剂氧化(使增加)和细菌消耗(使下降)共同作用的结果。
4.曝气生物滤池和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单元可以有效去除AOC和BI)OC,曝气生物滤池+混凝气浮+臭氧生物活性炭+砂滤组合工艺出水经过消毒后能够满足生物稳定性的要求。
5.优化了MAP测定方法,得出只接种浓度为10<3>CFU/mL的P17菌株接种液,培养4天计数的便捷、可靠的测定方法;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特别是混凝沉淀处理单元对MAP有很高的去除效果,出厂水中MAP含量仅为3.6μg/L~5.1μ/L,磷可能成为影响细菌生长的限制因子。水中细菌生长和AOC、MAP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OC和MAP作为营养基质能够促进细菌生长,而细菌生长利用AOC和MAP,使AOC和MAP下降。加氯消毒是控制管网中细菌生长的有效手段,但是必须和降低AOC和MAP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网中细菌再生长的问题。
本文以AOC和BDOC为主要分析指标,系统地研究了饮用水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特点和改善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措施,同时开展微生物可利用磷的研究,部分研究属国内领先。因此,本研究有很好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