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底层叙事小说中的悲剧形象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lixi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世纪以来,“底层叙事”逐渐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创作的潮流,创作队伍已然蔚为壮观,创作实绩令人瞩目。“底层叙事”小说所塑造的悲剧人物形象凸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反思,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同时在文学审美上也闪现出种种新质。本文以新世纪以来的“底层叙事”小说为研究对象,全文由四章组成。第一章探讨了底层悲剧形象产生的文化背景;第二章对底层悲剧形象谱系进行了梳理,大体分为三类形象:在隐忍压抑中的沉默者、在绝望中的反抗者、在屈辱悲凄中的漂泊者;第三章对底层悲剧形象的价值进行了反思,揭示了现代性遮蔽下的底层大众的悲剧命运,在对人物的描摹中应运而生阶层意识的新视角,体现为一种介入式的写作姿态,表现了底层作家对卑微生命的悲悯情怀,同时也对底层悲剧形象的书写误区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则对底层悲剧形象的文学新质进行了探讨,主要从价值理念、主题、创作方法几个方面展开。   从美学特征来看,悲剧性是底层叙事小说最重要的美学品格之一。本文选择“底层叙事”小说中的悲剧形象为研究的具体对象,主要是因为作家在塑造的底层民众形象身上深深烙下了一个作家对悲剧的理解,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表达效果以及审美范式。本文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与底层大众的悲剧性命运关系出发,试图通过对“底层叙事”小说中的悲剧形象谱系进行解析,探寻底层形象是如何进入文学审美的,其文学特征体现了怎样的文学价值,它的内容与形式、叙事方法、审美趣味等方面最终会产生什么样的文学史意义。   本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在于通过大量涉猎新世纪以来的“底层叙事”小说,在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利用社会学、叙事学、美学的知识对底层叙事小说中的悲剧形象进行专门系统全面的梳理,对底层悲剧形象谱系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考察出新世纪底层文学悲剧形象的价值与文化意义,进而探明底层悲剧形象所具有的文学新质。通过深入解读“底层叙事”小说中的悲剧形象,对其进行全面考察,将有助于我们真正实现对底层文学的总体把握,也能对当下的底层文学解读有着参考意义。
其他文献
基于对我国当代科幻小说现状的关注和忧虑,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经验,本着探讨的态度,本文以当代科幻小说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纵向梳理与横向比较、文本分析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方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一样,也存在着众多不同的版本。现在知道的带有后四十回的版本,主要可分为手抄本、活字本和翻刻本等三大类。诸版本间彼此关联,后出者总是对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J·熊彼特在他1912年就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认为:企业家是经济增长的国王。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企业领导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现当代文学中,
里尔克、穆旦的诗歌创作分别处于西方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创作的成熟时期,共同的时代背景与心灵困境让两者共同走上了揭示人类生存状态、思索世界本源与人类本质从而追求理想精
学位
余华是新时期中国文坛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也素来是批评界的热点。但研究者的视角大多集中在余华的几部长篇小说上,对他的短篇小说创作观照不够。本文梳理了余华从上世纪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