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面孔再认标准范式(Standard Face Recognization),利用自拍各不同年龄群体的面部照片作为实验材料,第一个实验选取了青年人群(平均年龄为23.5岁)和中年人群(平均年龄为37.1岁)作为被试,探讨了面孔再认的同龄效应;第二个实验选取初中教师人群(实验组)(平均年龄为37.7)和非教师人群(控制组)(平均年龄为38.1岁)作为被试,考察高水平接触对于初中教师面孔再认的同龄效应的影响。实验考查和验证了面孔再认的同龄效应的存在以及高水平接触对初中教师面孔再认的同龄效应的影响。研究有两个实验组成:实验一采用了2(被试类型:青年被试和中年被试)×3(面孔类型:青年、中年年轻、中年年长)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是被试类型,组内变量是面孔类型。系统考察了青年组和中年组被试的同龄效应。实验二采用了实验采用2(被试类型:教师组和非教师组)×2(面孔类型:初中学生组和中年组)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组间变量是被试类型,组内变量是面孔类型。考察由于职业原因,教师和初中生的高水平接触对教师同龄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青年和中年被试对面孔的再认存在同龄效应。具体表现为青年被试对青年照片组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两个中年照片组;中年被试对中年年轻组的再认成绩显著高于对中年年长组照片的再认成绩。(2)同年龄层次的初中教师和非初中教师对中年组的面孔再认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初中学生的面孔再认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初中教师和非初中教师对成人组照片的再认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初中组照片的再认成绩,教师组显著高于非教师组,存在显著差异;教师组对成人照片组和初中照片组的再认不存在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