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应用盆地动力学、构造地质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应用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震、水文等多种资料信息和计算机手段,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渤海湾盆地的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动力学特征、形成和演化,及其对油区、油气聚集带、油田和油藏的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和破坏的控制和影响,研究渤海湾盆地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动力学环境与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的关系,为确保油田安全、高效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油田地质灾害的概念,将油田地质灾害划分为油水井套管损坏、诱发地震、地表变形、油藏流场演变、地裂喷冒砂水油、天然地震等6种类型,阐明了油田地质灾害主要类型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研究了渤海湾盆地不同类型油田地质灾害的动力学机制,提出渤海湾盆地油田地质灾害的形成、分布及演化受不同级序构造体系及构造应力场控制,在现今应力场、温压场、物理化学场、油藏流场的转化区、复合区、转折带等常是油田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的地区。通过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东营凹陷不同级序的盆地动力学的形成和演化的研究和分析,指出渤海湾盆地是中生代挤压、左行走滑应力场作用下形成,之后受新生代伸展、右行走滑和反转应力场改造并复杂化,从而形成现今的构造面貌。渤海湾盆地内发育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应力场。并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内盆地、坳陷、凹陷、洼陷和构造带等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动力学演化特征,研究认为低级序构造体系受高级序构造体系的控制。利用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震、水文等多种资料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内油区、油气聚集带、油田和油藏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受不同级序的构造体系和构造动力学控制。以东营凹陷为例,对不同级序的控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研究了控油断层封闭性动力学机制,建立了东营凹陷控油断层的主应力、时间配置和泥岩沾污因子等多种封闭性动力学模式,并研究了低级序动力学对低级序断层封闭性的影响和控制,进行了油藏高度和含油范围预测。建立了利用不同级序盆地动力学研究不同油区、油气聚集带、油田和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及利用不同级序盆地动力学研究油田地质灾害的配套的方法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