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工作记忆数量与精度的权衡关系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ic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觉工作记忆是人类认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工作记忆的个体差异体现在两方面,即视觉工作记忆数量和视觉工作记忆精度。视觉工作记忆的存储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基本模型:经典插槽模型、“插槽+平均”模型和灵活资源模型。其中鉴别这些模型的关键点在于确认视觉工作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是否存在负相关权衡关系,而在这个问题上至今依然存在着许多争议。本研究采用颜色刺激作为视觉材料,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进行混合模型函数拟合的行为实验对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是否负相关的权衡关系进行检验,并对以往该问题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讨论,寻找导致其矛盾结果的原因。本系列研究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借助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使用变化觉察任务考察颜色特征的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的关系,结果没有获得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存在负相关权衡关系的证据;第二部分将被试区分为高记忆容量组与低记忆容量组,并使用两成分混合模型拟合获得更直观的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的指标,在不同的记忆精度需求下,检验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的关系是否受被试记忆容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部分无法获得负相关权衡关系的证据是由于被试无法根据任务要求对记忆插槽进行灵活分配;第三部分对前两部分无法获得负相关权衡关系的原因进行讨论,并在更长的记忆刺激呈现时间情况下高容量被试组中获得了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存在负相关权衡关系的证据。此结果拒绝了经典插槽模型,并为“插槽+平均”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结果还显示了以往认为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不存在负相关权衡关系的研究是由于个体无法自上而下分配记忆插槽所导致的,而记忆插槽的分配方式由记忆项目呈现时间与记忆容量的个体差异这两个因素共同决定。最后,笔者提出了两阶段资源分配假说对以往关于记忆数量与记忆精度存在争议的研究结果进行了解释。
其他文献
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后现代主义已经成为影响全世界的文化思潮,它反基础、反权威、非理性的观点给思维方式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打破了我们原有的思维桎梏。后现代理论研究如火如
2005年4月教育部为贯彻落实《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全国中
学位
基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文化变迁的重要推动力,如何充分发挥基础教育在文化传承与变革中的作用,是教育研究的一个持续性问题,适时解决这一问题,有利于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