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构建语言的基本材料。在某种意义上说,词汇是语言的硬件,语法(广义)是软件,语言就是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将词汇组织起来。因此词汇习得在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应当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对词汇习得和教学的研究远没有语法教学的研究那样受到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词汇本身缺乏深入研究的结果。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的各个学派都丌始认识到词汇的重要性。词汇习得已成为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本论文的核心思想是以词汇的不同意义层面为出发点,研究第一语言的词汇在第二语言、特别是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的迁移。作者提出了这样的基本假设:词汇的意义除了基本的内涵意义外,其引伸或联想意义与其语言所在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两种语言中的同一所指词汇,其引伸或联想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初学第二语言的人可能会忽视这些不同,误认为内涵意义相同的词其引伸意义也是相同的,这就是词汇的负迁移。但是,如果在习得词汇的同时,了解第二语言的文化,就会大大减少这种负迁移,促进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词汇习得。 为了进一步验证作者的这一假设,更深入地分析两种语言词汇的文化差异,作者将词汇分为文化相似的词汇与文化相异的词汇。文化相似的词汇是指两种语言中内涵外延都相似,或所指及引伸意义都相似的词汇。文化相异的词汇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一种语言中有所指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原先并不存在的所指的词汇,如中文中有“炕”,英语中没有相应的词;第二种是在两种语言中所指相似但引伸意义(文化意义)不同的词汇,如中文的“黄”与英语中的yellow内涵所指相同,但引伸意义不同,中文的“黄”有pornography之义,而英语中没有。这几类不同的词汇,对词汇习得会有什么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如何克服不利的影响以促进词汇的习得等等,这些问题的解答对二语习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研究试图要解答的问题。 本研究也有着前人这方面研究作为基础。近年来我国的词汇教学研究方兴未艾。词汇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我国的语言研究者也从方方面面进行了探讨。桂诗春(1992)考察了汉语和英语心理词汇的关系,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他和李威(1992)探讨了中国学生词汇检索的语音编码问题。王文宇(1998)探寻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背记的策略。吴霞和王蔷(1998)测试研究了非英语号业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及其对词汇知识的影响。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这两种语言词汇差异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英、汉语间的文化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