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性且复杂度极高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涉及多方参与,包括各级政府及行政系统内的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公民、媒体、企业等,目前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格局基本已经形成。在各方力量汇集参与地震灾害救治下,政府作为核心主导力量,其如何有效协调行政系统内部以及社会外部参与是决定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成效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我国已有的地震灾害相关法律的梳理,从政府内部协调和政府外部协调两个视角,围绕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信息传递三个关键要素构建了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政府协调的分析框架模型。根据已有的制度设计,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有其应然状态:即政府内部协调讲求由中央层面和地方层面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为指挥协调机构,在内部协调过程中通过上下联动、职能分工的横纵协调行为达成对救援人员、信息和物资等的协调。政府外部协调是通过在各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由其下设的工作小组或部门进行职能对口协调管理。文章在对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的应然状态进行分析后,以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作为个案分析,从地震发生前、地震应急救援和地震恢复重建这三个阶段对政府具体协调行政系统内部和社会外部的过程进行了阐述与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政府在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对救援人员、救灾物资和信息的协调情况,找出我国地震灾害应急管理中政府协调存在的问题并展开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协调的法律制度建设、提升参与主体灾害治理的正确意识、建构对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协调机制和进一步完善政府协调中的信息传递机制的建议,希望能对我国政府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应急管理成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