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磷酸钙复合骨水泥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la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磷酸钙骨水泥(CPC)/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人工骨及磷酸钙骨水泥(CPC)+骨基质明胶(BMG)+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复合人工骨的制备方法,并通过对不同配比的复合样品的凝固时间、抗压生物力学强度、生物降解性能等理化特性的研究,探索适用的人工复合骨水泥,以期为解决目前用于修复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的弊端奠定实验基础。方法:1.取新鲜兔四肢长管状骨干,经清洗、粉碎、脱钙脱脂等程序,制备骨基质明胶颗粒,分装后经环氧乙烷灭菌备用。2.分别称取CPC与BMG骨粉,在室温干燥环境下按不同比例搅拌均匀,不同固:液比调拌成糊状后注入预制的模具内,固化成形后脱模取出,制成圆柱状复合人工骨样品;3.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体外降解实验,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生物力学强度测试,及孔隙率测定等方法研究不同配比的CPC/BMG复合人工骨水泥的理化特性。4.采用W/O的微球制备方法得到PLGA微球,行电镜观察。5.在CPC与BMG按照质量比例5:1混合的基础上,再加入5%及10%的PLGA微球。6.CB(5:1)组、CB(5:1)+5%PLGA组、CB(5:1)+10%PLGA组分别行电镜观察、孔隙率测定及生物力学实验。结果:1.不同配比的复合材料在适宜的固液比时,均有良好的注射性和抗溃散性,本实验最后确定CPC:BMG(3:1)、(5:1)、(7:1)及(1:0)组的最佳固液比分别为1:0.6、1:0.55、1:0.5、1:0.4(g/ml)。除CPC:BMG(3:1)组固化时间较长,其余各组固化时间均在30分钟内,能满足临床需要。不同配比组均有较高的孔隙率,BMG占比高组,孔隙率更高,且100μm以上的大孔明显增多,降解速率明显增快,有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但随BMG质量占比的增加,材料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初期虽具有相当强度,能够满足OVCF患者修复需要,但CPC:BMG(3:1)组在4周降解后,抗压强度下降明显,容易造成修复失败。2.根据W/O法制备的微球球形良好,大小合适,PLGA微球的加入进一步增加了样品的孔隙率,但对样品的极限抗压强度有明显不利影响。结论:1.CPC具有足够的生物力学强度,可以作为OVCF患者的注射用骨水泥。2.在一定质量比控制下,可以构建磷酸钙/骨基质明胶人工复合骨水泥。3.BMG的加入改善了CPC的部分性能,有利于新骨的形成。4.综合评判体外实验结果,以CPC:BMG(5:1)组更能平衡抗压强度与促进新骨再生之间的矛盾。5.CPC:BMG(5:1)混合基础上加入PLGA微球,增加了孔隙率和孔径,但抗压强度下降明显,对于需要局部用药,而早期负重要求不高的患者尤为合适。
其他文献
三大诉讼法的修订都将电子数据纳入到法定证据类型之中,从而奠定了电子证据的独立地位,激发了对电子证据的研究。然而,在一片兴盛局面之下,电子证据的独立却面临被架空的风险
从实际使用角度对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分银行信息平台进行应用效果评价研究,按照平台功能使用的因素制定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具有二层级的应用效果评价指标,最终实验得出结论:其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五苓散在CT尿路成像(CT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行CTU检查患者40例患者分为五苓散组和呋塞米组,各20例。通过对比分析两组尿路显影的连续性,肾盏、肾盂、
受传统行政管理观念和模式的制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和方法仍停留在简单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上,存在着科学性和客观性差、重过程轻结果、考核角度不合理、指标设
背景和目的:粗隆间骨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折,好发于老年人。随着人类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因长期卧床的保守治疗方式常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联合放射治疗、术中及术后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病理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肉毒毒素的应用价值,并探究病理性瘢痕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证分型规律。方法:本文以住
研究背景临床上缺血性心脏病、不能手术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特发性心肌病等造成的不可逆转的终末期心衰,可供选择治疗的方法有限,对于进展至终末期的心衰,同种异体心脏移植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行大隐静脉剥脱术的效果,探讨超声引导下局部肿胀麻醉行大隐静脉剥脱术的可行性。观察此方式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总结出此方式治疗大隐静
背景当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是大多数壶腹部肿瘤及胰头癌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手术目的是尽可能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延长患者寿命。但由于PD手
<正>患者女,61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腹部疼痛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口服药物治疗。体检双肾区无隆起,未触及包块,左肾区叩击痛阳性。肾脏CT平扫:左肾外形增大,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