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向斑马鱼(Dania rerio)和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胚胎的转移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构建了pCMVnramp表达载体,并且利用显微注射法将不同的外源基因导入花鲈和斑马鱼受精卵内,研究了外源基因在体内的整合和表达。 利用pCMVGFP和获得的真鲷(Pagrus major)的天然抗性相关巨噬蛋白(Nramp)的cDNA构建了pCMVnramp质粒表达载体,启动子为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外源基因注射入花鲈和斑马鱼单细胞期受精卵动物极细胞质内,使用的外源基因包括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Nramp基因和抗菌肽Magainin基因。每卵注射50pL外源DNA溶液(浓度为50ng/μL)是显微注射比较适宜的注射剂量。实验统计了花鲈胚胎的存活状况,注射胚胎的存活率低于对照组。实验从四种不同的启动子调控的GFP基因中筛选出了pCMVGFP,它能够在鲈鱼和斑马鱼胚胎内强烈表达。在花鲈注射实验中,注射后48小时绿色荧光蛋白就已经在胚胎内丰富表达,然而多数表达胚胎表现为镶嵌性。在斑马鱼胚胎中,注射12小时后,有微弱绿色荧光产生,至48小时也表达丰富,同样表现为镶嵌性表达的胚胎居多。随着发育的继续进行,表达GFP的胚胎数目减少。利用PCR技术检测胚胎和仔鱼体内是否存在外源基因。结果①从鲈鱼尾芽期胚胎和仔鱼的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GFP基因的750bp特异片段,但是没有检测出抗菌肽Magainin基因的800bp特异片段。②从斑马鱼仔鱼基因组DNA中检测出了Nramp的1700bp特异片段和微弱的GFP特异片段。
其他文献
以往的鱼类种群动态研究和管理措施,多数采用了被研究鱼类捕捞产量取代资源量的方法,两者之间不仅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且时间尺度较短,种群自然波动、人为干预和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
砷和硒是两种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元素,虽然两种元素在生命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但它们的毒性、生理活性、代谢机理等均与其存在形态密切相关,因此砷、硒两种元素一直是元素形
MD01-2392站(110°12.64E,09°51.13N)位于南海西南陆坡,处于湄公河三角洲北缘。本文通过对MD01-2392站四十余万年以来的地层学、沉积学、元素地球化学、古海洋学等方面的研究,探
弧菌病是海水鱼类养殖业中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细菌性疾病,本论文致力于养殖石斑鱼弧菌病病原菌及DNA免疫防治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调查研究了2002年夏季厦门同安湾网箱
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气候最大的热源,并在二氧化碳和水汽等的吸收和释放上扮演着重要角色。研究发现第四纪的气候波动不仅存在冰期/间冰期的大尺度旋回,也存在千年尺度的短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