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研究——以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初中为例

来源 :山西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在这种转移中,产生了一个崭新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青少年。留守青少年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他们的价值观教育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们大多处于未成年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缺乏科学的价值观教育,那么不仅会影响他们的个人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的进程。加强和改善农村留守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是一项迫在眉睫也极其重要的工作。  本文通过对留守青少年的产生背景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深入分析了中国留守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现状,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的方法,以山西省霍州市赵家庄初级中学为样本,深入学校和学生家庭,获得了留守青少年价值观状况的第一手资料。通过本次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留守青少年的价值观现状与期望相差甚远。首先,留守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较大偏差,集中表现为他们价值观的价值主体往往以个人为中心,看重个人的利益;其次,他们的思想道德问题较为突出,表现为传统美德淡化,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行为知行不一等问题;再次,他们大多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他们的焦虑情绪和自卑心理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也存在障碍。本文就造成留守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上述问题的原因分别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从而找到了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教育问题的一系列对策。首先,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综合运用各种价值观教育载体,如管理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等;再次要合力营造价值观教育的优良环境,如加强经济环境建设,发挥政治环境作用,繁荣文化环境,加强家庭环境建设,优化学校环境等。  本文通过上述内容的论述,旨在希望在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积极努力下,最终会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合力解决农村留守青少年价值观问题的良好机制,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知识产权权利制度是伴随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所延伸的法律基础之一,它的宏观组成有以下的两个部份,其一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其二是知识产权限制制度。利益平衡理论是我国对知识
目前,国际社会上兴起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的浪潮,特别是在国际食品贸易领域。食品标签作为消费者知情权最为直接的体现方式,一些国家及众多非政府组织和消费者开始以消费者知情权
胡锦涛以人为本思想,是胡锦涛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教训所得出的科学结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
为打造位居集团前列、行业内领先的移动通信网络,更好地支撑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江苏电信启动CDMA标杆网络建设工作,并于近日与华为、中兴等企业签订了标杆网络建设合作协议。
根据省公司《江苏联通“沃服务智造心精彩”活动方案》文件精神,南京联通积极响应,在全公司内掀起了一股参加“沃服务智造心精彩”活动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