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染色体原位杂交是进行基因定位的有力手段,在此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RINS和原位PCR技术是检测和定位低拷贝及单拷贝基因的有效方法,这三种技术都成功的用于内源基因的定位;外源基因在转基因动物体内的整合与表达一直是转基因动物研究的热点,用染色体原位杂交对外源基因定位,是研究外源基因整合机制、基因定点整合及外源基因整合与表达关系的基础。本研究用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分别用原位杂交、PRINS和原位PCR对外源基因在F4代转基因红鲤染色体组中进行了定位研究。 用地高辛标记的hGH作为探针,对F4代转基因红鲤的全血培养的淋巴细胞中期相染色体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中具有多个分布位点,多整合在染色体的近着丝粒区和端粒区,少数杂交信号出现在染色体臂上,在染色体上分布不具特异性。 应用PRINS技术,根据hGH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染色体制片上对hGH基因进行一次扩增,最后用与碱性磷酸酶偶联的抗地高辛抗体显色,结果与地高辛原位杂交相近,在染色体臂上的信号较原位杂交清晰,证明PRINS技术对单拷贝及低拷贝基因的检测比原位杂交有效。 应用原位PCR技术,利用PRINS的一对引物,在染色体制片上对hGH基因进行25次扩增,仍然利用与碱性磷酸酶偶联的抗地高辛的抗体显色,结果与原位杂交和PRINS进行比较,发现,除了在端粒区和近着丝粒区的外源基因的信号明显外,在染色体臂上的信号也非常清楚,说明在这三种技术中,原位PCR对单拷贝及低拷贝的基因检测最有效。 总结三种技术对外源基因的检测和定位结果,得出结论,多数分裂相的染色体上已经整合有外源基因;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一般只有一个;外源基因在染色体组中的整合不具特异性。分析表明:外源基因的整合可能为一种 “有限制的随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