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癫痫(epilepsy)是儿科神经系统最常见疾病之一,病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性、代谢性、结构性、免疫性、感染性及原因不明等,其中不乏多种病因重复交叉,造成临床诊治困难。遗传性因素一直是癫痫病因研究的热点,随着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平台的出现为癫痫病因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不仅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表观遗传组学等多个层面研究影响癫痫发生的相关因素,也通过整合分析多种层次的高通量组学数据,更加深入了解癫痫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之间的关联,为如今越来越热门的精准医学的研究提供更多研究方向和思路,为进一步明确癫痫的病因、早期诊断、靶向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更多可能性。目的总结临床诊治中的难治性或某些疑为遗传相关的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进行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及一代验证,分析突变基因与癫痫之间的关系,了解患儿的遗传模式,寻找致病或可能致病的突变基因。方法对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神经内科门诊确诊癫痫的95例患儿及其父母建立完整家系资料库,采用二代高通量基因测序方法对其进行了基因检测,依据患儿临床特征及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及预后难治性或疑为遗传相关的患儿年龄发病范围较小,临床发作特点多种多样,多数(47/95,49%)需要两种及以上药物治疗,治疗效果一般,控制27例(28%),有效20例(21%),显效32例(33%),无效12例(12%),失访4例(4%)。少数(18/95,19%)预后较差,合并有运动、智力发育落后。2.检测基因型结果2.1明确致病的基因:共16例(17%),除1例CASK外,余均为新生突变,10例为剪切突变,5例错义突变,1例错义突变。Dravet综合征5例,突变基因均为SCN1A。婴儿痉挛症1例,突变基因为BRAF。TSC1、TSC2各1例,临床诊断为结节性硬化。余7例突变基因分别为3例SCN1A、1例STS、2例FLNA、1例KCNQ2。2.2可能致病的基因:共21例(22%),其中婴儿婴儿痉挛症患儿3例,突变基因为DIAPH3(合并RNF213)、ABCC8(合并RANBP2)、ASPM,2例为剪切突变。余致病基因分别为1例CLCN2、3例DMD(3例)、1例SMN1、2例KCNT1、1例KANK1、1例SYNE1、1例SRPX2、1例MBD5、1例EFHC2、1例SPTAN1、1例GRIA1、1例DIAPH3、1例GRIN3B、1例SV2A、1例KACNF1,其中有4例突变基因既往报道与癫痫有关。2.3不致病的基因:共30例(31%),突变基因分别为1例SMN2、1例GRIA1、1例PAH、4例SCN3A、1例COL6A3、1例FOXP1、1例TREX1、3例KCNQ4、1例SLC3A1、1例PRF1、1例CPT1A、1例PSEN2、1例PSEN2、6例SCN9A、1例ASPM、1例MECP2、1例RNF213、1例KTNF、1例OTC、1例ANKR,其中3例为剪切突变。2.4未检测到突变基因:共28例(29%)。结论1.发现CASK、BRAF两个新的致病基因,国内报道甚少,在一定意义上扩充了神经发育相关的癫痫基因和癫痫关联基因的数目。2.SCN1A基因突变所致的Dravet综合征的患儿的临床特征更严重,包括起病更早,发作频繁,治疗效果差。3.有明确致病基因的患儿,多数需要两种及以上药物联合应用,治疗上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