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文化政治批判理论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198603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现代主义不仅向现代主义提出挑战,也向马克思主义提出挑战,作为一名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激烈批判,将后现代主义起因归结为西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激进政治运动的失败,进而从政治角度对后现代主义展开激烈批判,从后现代主义激进姿态中看到其本质上的保守性。作为个案,伊格尔顿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娴熟的论证策略值得我们借鉴,虽然目前国内对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研究比较多,但是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因此需要继续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分为三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探讨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的视角。这章主要研究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伊格尔顿为什么介入后现代主义论争,为什么否定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具有激进锋芒,反叛不合理的资本主义制度,伊格尔顿应该赞扬后现代主义,为什么去否定后现代主义?这主要是因为后现代主义挑战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后现代主义大谈反本质主义、反总体性、反等级主义等等,然而这种做法不仅瓦解了对手的基础,也瓦解了自己的基础,最终使自己丧失了反抗现实的力量。第二个问题:伊格尔顿心目中的对手是哪些人?国内研究主要关注伊格尔顿视角中的“后现代主义”概念,本文认为只有弄清伊格尔顿心目中的对手是哪些人,才能真正把握伊格尔顿的主旨。伊格尔顿文本暗仅指各种后现代主义者,更指向一些左派阵营里的人士。第三个问题:伊格尔顿为什么武断地将后现代主义起因归结为六十年代激进政治运动的失败?伊格尔顿是一个明确反对简化论的人,但是却直接将后现代主义起因简化成一场激进政治运动的失败,陷入典型的述行矛盾之中,这是为什么?对后现代主义起因进行简化处理,伊格尔顿是有策略性考虑的,通过将后现代主义的起因归结为左派政治运动的失利,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将政治批判视角楔入问题当中,为他政治批判提供策略性方便。第二章探讨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的内容。这章主要包含两方面,即研究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和文化观念的批判。国内学者常常将视野集中在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的批判上,本文根据伊格尔顿借“后现代主义”一词涵括人们常说的“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两个词的做法,将视野扩大到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这样才能全面把握伊格尔顿用意。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中重点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思想风格,而在《文化的观念》中重点批判了后现代主义文化观念,因此此章以这两本书为研究重点。第三章探讨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的政治取向问题。对后现代主义进行全面批判之后,伊格尔顿认清后现代主义保守本质,认为后现代主义无法提出一个有前途的政治方案。那么伊格尔顿的整断良方是什么?伊格尔顿认为“穿过”(work through)后现代主义的良方是回归社会主义宏大叙事。后现代主义是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者坏的方面的结合,而社会主义则是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两者好的方面的结合,因此社会主义才是大有前途的方案,而如何走向社会主义?伊格尔顿认为应该回归一种将认识、伦理、政治、美学、实践等结合在一起的宏大叙事。结语部分一方面简洁总结了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理论,另一方面也探讨了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的独特之处,其做法主要是通过将伊格尔顿的理论分别与利奥塔、哈贝马斯、詹姆逊等三人的后现代理论进行比较。最后,文章也反思了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批判的不足之处。
其他文献
本文依据介词研究的理论和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以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总结偏误类型,分析偏误现象,探求偏误产生原因,进而提出减少偏误的教学对策。 第一
《清华肆》包括《筮法》、《别卦》、《算表》三篇,都是传世文献及以往出土材料所未见的佚篇。它不但爲战国文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而且推动了易学研究的进展。其中《筮法》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