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重庆市的城市化程度加深,高密度、高容积率的城市建筑对地震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有极强的扩大作用。重庆市商业中心区一般是由街道的线型空间与广场的面状空间有机结合。密集的高层建筑使线型的街道呈现高窄的空间断面。一旦发生地震,商业中心区的线型街道将成为行人疏散的必经之路,其安全性将成为人员能否安全疏散的关键。另一方面,现有的《重庆市主城区突发公共事件防灾应急避难场所规划(2007-2020)》属于总规层面,需要有城市设计层面的研究工作与其衔接。因此,重庆市商业中心区避难道路的研究在落实总体规划和保障人员迅速安全地从商业中心区疏散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为重庆市商业中心区避难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和控制策略。评价方法包括避难道路安全评价因子的选取、权重确定、量化和调研数据整理计算。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城市设计层面的避难道路安全评价的量化分析方法,为现有的防灾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和调研数据支持。论文首先通过对比已有的评价方法,确定采用灰关联分析法作为数据分析手段;在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重庆市作为典型山地城市的空间特点,总结了避难道路安全影响因素,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因子的选取和权重确定;并详细论述了评价因子的量化方法;然后以重庆市沙坪坝三峡广场为实证研究对象,采集了三峡广场主要道路的宽度,道路障碍物,沿街建筑的空调机个数、玻璃面积等空间数据,采用灰关联分析法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三峡广场避难道路安全性能的排序;最后针对评价因子提出了相应的避难道路安全控制策略。研究得出结论:1.基于灰关联分析法的商业中心区避难道路安全评价方法是一套可靠的、可操作的方法;2.确定了避难道路的安全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并对因子的量化作了初步探讨,为今后防灾建设和灾时应急疏散提高了方向上的指导;3.提出道路宽度控制、临街形体控制、建筑耐火控制、绿化隔离控制、疏散标识控制五个策略来提高避难道路的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