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验论美学批判——以现象学美学为核心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受强大的先验逻辑的影响,国内学界对于现象学美学往往是遵循其自身的理论期许,进行转述性、应用性的研究.该文则尝试着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批判.这种批判可以看作是以现象学美学为中心,对美学中的先验逻辑进行批判;也可以看作是在批判美学的先验逻辑的背景下,对现象学美学进行批判.该文认为,德国古典美学和现象学美学是先验论美学发展的两个阶段,应该在重新发掘两者间内在关联的基础上寻求批判的可能性.该文包括三个部分:导论性的对德国古典美学的批判,作为全文主体的对现象学美学的批判以及结论部分.在第一部分中,该文依次考察了康德、费希特和浪漫派、谢林、席勒以及黑格尔的美学思想;在第二部分中,该文以对胡塞尔现象学基本思想的评述开始,依次考察了胡塞尔、盖格尔、英伽登、杜夫海纳和海德格尔的现象学美学思想;在结论部分,该文以对胡塞尔"先验还原"概念的重新阐发,探求对美学的先验逻辑进行总批判的可能性.它包括"先验还原与文学批评","先验还原与艺术独创","先验还原与美学批判"三个章节.在全文的最后,该文提出"审美的还原"与"美学的还原"这对概念,试图引起进一步的思考.该文认为,德国古典美学的主旨是在主客统一中解说美,而现象学美学则通过建立审美对象先验的自在性,使经验主体向先验主体提升.这都是使美--作为审美对象的意义--在获得其先验性的同时获得现实性.对此,该文的意见是:任何先验的和现实的意义都是特定的意义,都必须被当作意义的特定拟构来理解.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保持对意义的现象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批判性地建构经验与先验的关系,才能在探求意义的可能性的同时,使审美话语与批评话语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沟通起来,从而为探求真正有独创性的意义铺平道路.
其他文献
该文通过对中土佛理诗从魏晋六朝到唐宋发展演变历程的考察,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佛理诗的类型与特征,并分析其创作的成败是失及其形成原因,探讨了中土佛教发展状况及本土诗歌
杜牧、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耀眼的双子星座,他们的咏史诗创作在这一诗歌题材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该文将从历史观及儒学的角度来分析两人诗歌所具有的时代共性
本文对乔治·爱略特前期长篇小说中的心理分析艺术进行了研究。文章从爱略特心理分析艺术的特色、成因、内涵三个方面探讨乐她在道德伦理探索直接影响下所形成的创作特色,及其
在当代作家中,刘震云是与影视接触密切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先后被搬上荧幕,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作品改编后都受到了读者与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刘震云积极参与影视创作,搭上影视
苏词在北宋词坛的出现不啻是一匹“黑马”,旋即激起了当时词人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关注,引发了时人及后人对词体的属性、风格、形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辩证思考和理论探讨.接受美学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