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其他行业企业相比,房地产企业风险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资金密集,所以风险更为集中;由于操作环节较多,风险点较多,风险管理更为复杂。作为绿城集团的一名员工,笔者对绿城集团的具体情况颇为熟悉,因此,以绿城集团为观察对象,通过对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所产生的“收购门”、“信托门”、“破产门”等系列门事件为切入点进行深入剖析和探究。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对绿城集团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通过财务报表分析,可以看出绿城虽连续多年盈利,但其偿债能力相关指标与同业相比较差,因此,系列门事件发生之时,企业确实面临偿债风险;通过因果分析法的推断,外部环境变化导致绿城集团经营困难,爆出“系列门事件”,其深层次的原因是企业面临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等。在风险类别识别的基础上,运用访谈分析法和风险坐标图法对绿城集团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认定财务风险是绿城最急需解决的危机,同时企业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系列门”事件之后,绿城集团采取的措施有:通过出售企业资产、转让企业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来转移风险;通过采用多角化战略、转变盈利模式实现风险转换;通过控制拿地数量和节奏、提高资金周转率、调整项目布局与产品结构、降低持有型物业比重实现风险控制等。这些风险应对措施是应急性的、短暂的,从长远来看,还需要有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要达成这一目标,需要完善绿城集团的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笔者结合绿城的企业风险管理薄弱环节,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提出以下完善绿城风险管理内部环境的建议:构建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增强管理人员与员工的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控制流程,以便完善风险管理信息体系;完善企业组织结构与治理结构,为风险管理奠定组织与权责基础;科学制订和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灵活转变经营策略;积聚和培养风险管理人力资源,适时引入风险管理专家等。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也是高风险企业。绿城集团是位列我国前十的房地产企业,对其风险管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检验源自西方的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还可以对像绿城一样的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进而提高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因此,本文的研究既可以丰富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又对企业经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