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含能材料热感度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发生热分解的难易程度(热分解感度);二是整体受热后发生爆炸的难易程度(热爆炸感度)。由于在各种能量刺激中,热是最常见、最普遍、导致事故最多的一种,而且含能材料对热的响应方式非常复杂,因此研究含能材料的热感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通过绝热加速量热仪(ARC)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三种液态含能材料单质(硝基苯(NB)、硝基乙烷(NE)、水合肼(HHA)),四种混合物(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丙酯(IPN)、硝酸正丙酯(NPN)+硝酸异辛酯(EHN)、硝酸异丙酯(IPN)+硝酸异辛酯(EHN)、硝基甲烷(NM)+硝基乙烷(NE))的热分解情况,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得到了这七种含能材料的两种热感度参数,进一步完善了热感度标准体系。首先采用DSC实验,对以上七种液态含能材料进行测试,获到了相应的热动力学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对物质的热感度进行分析,得到在七种物质中HHA热稳定性较差,热感度较大,NB热稳定最好,热感度最小的结论。然后通过ARC实验,研究了七种液态含能材料的热感度,结合NM、NPN、IPN、EHN的动力学参数,得到在5s和5min诱导期下,这11种物质热感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EHN、HHA、NPN、IPN、IPN+EHN、NPN+EHN、IPN+NPN、NE、NM+NE、NM、NB。最后,对两种方法的热感度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ARC、DSC的Tθ排列顺序并不一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液态含能材料热感度试验方法标准体系”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