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观察雌激素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联合式学习记忆维持和消退行为学的影响。2.利用电生理的方法探究雌激素作用下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雌性小鼠记忆维持和消退在大脑桶状皮层的神经机制。方法:1.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的建立:选择出生15天的C57Thy1-YFP雌性小鼠,体重大小一致。将实验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n=14只)、雌激素组(雌激素)(n=14)、孕激素(孕激素)组(n=14)及联合组(雌激素+孕激素)(n=14)。利用多感觉模拟刺激器进行胡须摆动刺激和乙酸丁酯嗅觉气味刺激对小鼠联合式训练,其中多感觉模拟刺激器的摆动频率为5Hz。每天联合训练前准备进行腹腔注射药物溶剂。每天训练五次,每一次间隔两个小时,每次训练40s。连续训练十天后停止训练一周,一周后再次联合式训练一天,停训的一周每天固定的时间腹腔注射相应的试剂。2.行为学实验:联合式学习记忆模型建立的十天,遗忘期遗忘训练的七天及再次联合训练的一天期间,每一天的训练结束后在固定的时间用高清视频拍摄记录小鼠在乙酸丁酯嗅觉气味刺激下诱发的胡须摆动动态轨迹,使用图像分析软件将小鼠胡须摆动的频率与角度用数字化呈现,用数字体现小鼠的联合学习记忆的能力。3.局部场电位实验:实验分别选取对照组小鼠和雌激素组小鼠进行局部场电位信号的记录,每组分别取10天和17天的小鼠选取左侧的桶状皮层进行定位,使用电动显微操作插入桶状皮层,分别给予5HZ机械振动胡须刺激右侧胡须和乙酸丁酯的嗅觉气味刺激记录左侧桶状皮层场电位的信号。4.统计学方法:胡须摆动频率数字化处理使用Matlab和Fiji Image J处理,数据分析使用SPSS22.0,图表绘使用Graphpad Prism5。实验结果使用平均值±标准误(Mean±SEM)表示,实验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两组以上的数据使用单因素方差检验(One-way ANOVA)或者使用SNK-q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行为学结果:1.1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孕激素和联合用药组前十天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胡须摆动的角度和频率都在增加,而雌激素组与孕激素组比对照组显著性增加(P<0.001)。1.2七天遗忘期训练后,与第十天小鼠胡须摆动的频率和角度相比,四组胡须摆动的频率和角度都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和孕激素组小鼠胡须摆动频率和角度都显著增加(P<0.001);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相比,胡须摆动频率相比无显著增强(P>0.05)。1.3再次给予联合训练后,四组均迅速恢复遗忘前最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雌激素和孕激素组胡须摆动的频率和角度都迅速的恢复到遗忘训练前的水平,小鼠胡须摆动角度显著性增加(P<0.05);而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胡须摆动频率相比无显著增强(P>0.05)。2.场电位实验结果:2.1联合训练第十天,在小鼠桶状皮层处植入电极,当给于小鼠胡须触觉刺激和乙酸丁酯气味刺激时,记录场电位信号:联合训练十天后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桶状皮层记录到场电位的信号,对照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的频率大于嗅觉气味刺激信号且有差异,雌激素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的频率大于嗅觉气味刺激信号无差异,雌激素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和嗅觉气味刺激信号皆大于对照组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和嗅觉气味刺激信号且有差异。2.2联合训练十七天,记录小鼠桶状皮层局部电信号,结果如下:联合训练十七天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桶状皮层记录到场电位的信号,对照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的频率大于嗅觉气味刺激信号且有差异,雌激素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的频率大于嗅觉气味刺激信号且有差异,雌激素组记录到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和对照组的胡须触觉刺激信号之间有差异,而记录到的嗅觉气味刺激信号两者之间无差异。结论:1.雌激素和孕激素对雌性小鼠联合式学习记忆具有增强作用,且具有延缓雌性小鼠联合式学习记忆遗忘速率的作用。2.雌激素能够增强桶状皮层神经元的功能,增加桶状皮层与梨状皮层之间的联系。3.联合用药组增强雌性小鼠联合式学习记忆和延缓雌性小鼠联合式学习记忆遗忘速率的作用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