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工生殖系统的损害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ST_SX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能改变机体内分泌功能并对机体、后代或(亚)群引起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其对接触人群生殖功能的影响比较明显,能引起人类的生殖障碍、发育异常及某些生殖内分泌肿瘤等。研究表明,某些职业环境中低浓度的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物质,如某些农药、铅、镉、苯乙烯、双酚-A、邻苯二甲酸酯类等,可对接触女工的生殖系统产生损害作用。因此,有必要探讨职业环境可疑内分泌干扰物对接触女工生殖系统造成的损害,更好地保护女工的生殖健康与安全,并为女工劳动保护法规提供一定的依据。 本课题是生殖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女工职业健康调查表进行女工生殖健康的问卷调查。在已有4000份样本的基础上,继续整群抽取6800名年龄在20到50岁之间的已婚育龄女工,合计共10800份,回收有效问卷8356份,包括接触可疑内分泌干扰物、作业工龄至少一年的一线生产女工4568名和3788名对照组。接触组主要工种为农药、塑料和化工。 数据经整理后输入SPSS11.5作统计分析,单因素卡方检验比较接触组和对照组月经功能、妊娠功能、新生儿不良情况和内分泌相关肿瘤患病率之间的差异;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女工生殖功能的危险因素。 本次调查显示,生产车间中存在的职业环境可疑内分泌干扰物的浓度均属低浓度,且都未超过国家标准。 接触组女工与对照组相比,月经异常患病率、经期异常率、周期异常率和痛经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触组女工月经周期异常率随接触工龄的增加有线性增高的趋势,经趋势卡方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1)。农药、化工、塑料女工间月经异常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接触毒物、个人疾病史、人工流产史、生殖肿瘤史为月经异常的危险因素,均有
其他文献
盆腔肿物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因其有良恶性之分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等特点,术前误诊、漏诊率较高。剖腹探查术是确诊的标准方法,术前需对盆腔肿物进行完善的临床评估。Jacobs等最早提
针对SoC芯片中存储器模块的测试问题,在结合设计工具的基础上,提出了存储器的测试结构和方法,并且讨论了存储器模型的应用与调试。
提出一种基于源端的单播拥塞控制算法。该算法的基木思想是对注入网络的码率进行限制,上限是为了保证TCP友好性,即TCP数据流的最大发送速率;下限是保证多媒体数据流的传输质量而
1病例资料【例1】男,32岁。因左侧腰腹部阵发性疼痛3小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1次入院。查体:体温37.6℃。左侧下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活跃,双侧肾脏均未触及,沿双侧输
对于分布内存体系结构的并行计算机而言,如何对计算和数据进行合理划分以增加数据本地化减少处理器间的通信是提高其并行性能的关键,但在数据划分过程中,重分布通信有时不可避免
目的:1.采用工作内容问卷(JCQ)的三个核心模块(工作要求-工作自主-社会支持),检验JCQ量表的信度与效度并对其进行修订,为职业紧张评估提供简洁、实用的测试工具。2.对职业人
提出一种基于颜色块的半径直方图和角度直方图的图像检索方法。该方法将图像内容看成由若干颜色块组成的集合,根据每一块颜色块的半径直方图和角度直方图来计算图像间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