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索阿帕替尼不同剂量强度,治疗线数和EGFR基因突变情况对疗效的影响;对比单药阿帕替尼与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耐受性,为临床更好的选择阿帕替尼治疗模式和优势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013-2017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经病理诊断为晚期肺恶性肿瘤并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患者资料,通过分析阿帕替尼及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患者治疗前的血液学指标及EGFR基因突变情况,阿帕替尼药物剂量,应用线数,用药后的毒副作用,近期及远期疗效,比较单药与联合化疗组之间疗效及安全性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0名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小细胞肺癌患者12例(17.14%),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8例(82.86%),其中,单药阿帕替尼组患者38例(65.52%),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20例(34.48%)。疗效方面:70名晚期肺癌患者的中位TTP为2个月,非小细胞肺癌中位TTP2个月,小细胞肺癌中位TTP2个月,两组中位TTP无明显差异(P=0.807)。70名晚期肺癌患者客观缓解率为4.3%(3例),疾病控制率为72.9%(51例)。小细胞肺癌组客观缓解率为8.33%(1例),疾病控制率75%(9例)。非小细胞肺癌组客观缓解率为3.45%(2例),疾病控制率74.14%(43例)。在阿帕替尼单药及联合化疗两组客观缓解率方面,单药阿帕替尼组1例(2.63%),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1例(5%),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未能带来显著获益(P=1.00)。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单药阿帕替尼组28例(73.68%),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15例(75%),两组无明显差异(P=0.913)。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单药阿帕替尼组相比,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显著延长(P=0.028)中位TTP时间3个月(95%CI:1.01-2.99),单药阿帕替尼组:2个月95%CI:0.08-5.92)。阿帕替尼剂量强度与疗效的分析结果提示,低剂量强度组49例(70.00%),中剂量强度组16例(22.86%),高剂量强度组5例(7.14%),不同剂量强度组之间TTP未见显著差异(P=0.450)。阿帕替尼应用线数与疗效的分析结果显示,晚期1、2线应用阿帕替尼组12例(17.14%),3线及以后组58例(82.86%),两组间TTP未见显著差异(P=0.762)。阿帕替尼与EGFR基因突变状况的分析结果提示,EGFR突变型17例(24.29%),野生型51例(72.86%),EGFR突变组与总体晚期肺癌相比,TTP未见显著差异(P=0.951);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组与EGFR野生组相比,TTP未见显著差异(P=0.808)。安全性方面,单药阿帕替尼组主要为高血压,胃肠道反应,蛋白尿,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腹泻和高血压。但大多数均为Ⅰ到Ⅱ度,都可以通过治疗得到控制。结论:对于晚期肺癌患者,阿帕替尼对于各种病理类型肺癌均有肯定疗效;与单药阿帕替尼相比,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阿帕替尼剂量强度、应用线数和EGFR基因突变状态对疗效无明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