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外语课堂上的语码转换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焦点。在外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用纯目的语还是英汉语码转换来授课一直是很多学者和教师争论的话题,支持纯目的语教学的研究者们认为外语教学应该给学习者创造目的语学习的环境,让学习者大量接受目的语的输入,语码转换则会剥夺学习者接受目的语的机会,影响目的语学习的效果;而支持课堂语码转换的学者们则认为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会促进目的语学习。国内外很多研究者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证明了适时适量的课堂语码转换能够有效地促进二语教学,使课堂上的交际达到最大化,有效提高学习者的二语水平。笔者认为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目的语,而且能够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增强英语学习的有效性。如今中国很多学者和教师将英语课堂使用母语视为一种禁忌,尤其是对于那些刚刚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新老师而言,在外语课堂上究竟是否应该用汉语是一直困扰着他们的问题。目前国内对于课堂语码转换的研究限于教师个人话语中语码转换的分析研究,而对于师生交际互动行为中语码转换的研究还很少。大量的研究还没有涉及到语码转换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效用的研究。鉴于国内的现状,笔者对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互动过程中的语码转换进行研究,皆在了解三个问题:(1)中国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交际互动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现状和特点;(2)在全英语课堂上和英汉语码转换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情况;(3)适时适量的英汉语码转换是否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产生效用。并探讨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课堂语码转换的作用,促进英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学习效果。针对第三个研究问题,本文提出了假设: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会对学生的英语成绩产生效用。并且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量化的结果。本文主要对课堂语码转换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主要以课堂观察录音和实验为手段。对某大学非英语专业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各两个班英语课堂进行观察录音,对课堂观察录音所收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主要用于了解非英语专业英语课堂师生互动中英汉语码转换的现状和特点。在此基础之上设计一项实验,同一个英语教师分别对两个大学一年级班讲授同样内容的课程。通过实验前的统计,以高考入学成绩作为两个班英语成绩的一次前测,通过数据统计得出两个班的英语成绩差异不显著,两个班的英语水平基本一致。对其中一个班进行全英语授课,对另一个班进行适时适量的英汉双语授课,记录两个班16个学时的师生互动频次,得到量化的数据,分析语码转换在师生互动中发挥的作用。以最终的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实验的后测,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适时适量的语码转换对学生英语水平的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