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从创作初期开始,她的创作便与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关系密切,对于二者之间文学关系的探讨极为必要。曼斯菲尔德与契诃夫的文学关系主要指前者对后者文学创作的借鉴。由于自我创作才能和生活阅历的匮乏,以及契诃夫作品带来的心灵震动,曼斯菲尔德选择借鉴契诃夫的创作。在1909年到1910年这个阶段,曼斯菲尔德对契诃夫创作的借鉴是直白浅显的,除去《疲倦的孩子》对于契诃夫《渴睡》从内容到技巧上的直接借鉴外,她在“公寓短篇”里还借鉴了契诃夫的简练和讽刺技巧。到了1911年至1917年这个阶段,曼斯菲尔德对于契诃夫的借鉴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她借鉴契诃夫的创作技巧,另一方面又努力追求自己的创作风格。在1911年,她借鉴了契诃夫创作中叙述人称的变化,将第一人称叙述视角转换为第三人称叙述视角,并结合自由引语的灵活使用,使小说创作更为灵活、自然,拓展了小说创作空间。在随后的创作中,她借鉴了契诃夫现实主义的写法,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以超越现实生活但不脱离现实生活的姿态来组合这些材料。而在1915年创作的《序曲》中,曼斯菲尔德将契诃夫《草原》中淡化小说情节、印象主义特征、音乐性等技巧自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巧妙刻画自己笔下的新西兰人物,同时尝试以意识流手法、内心独白等新技巧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1917年到1922年这一阶段是曼斯菲尔德生命的晚期,由于对契诃夫创作内涵领悟的深入,她在这一阶段一改之前的矛盾态度,对于契诃夫的借鉴十分坦然。她坦然借鉴契诃夫创作中的题材,同时在小说中加入自己对于技巧、主题的探索,运用意识流、内心独白等技巧,以自我化风格对契诃夫作品题材进行重新创作,创作出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从步入文坛之始,至生命结束之时,曼斯菲尔德对于契诃夫的文学借鉴一直存在。她在契诃夫创作的指引下不断提升自己的创作技能。从一开始对契诃夫小说创作内容的大量借鉴,到对其创作技巧的不断借鉴,再到最后对契诃夫创作精神的领悟与升华,曼斯菲尔德的文学成长与契诃夫密不可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契诃夫不仅是曼斯菲尔德的师长,也是知己,她正是在契诃夫这位大师的怀抱中不断成就自我、努力创新,从而确立了自己的文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