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在我国,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是最常见的眼科急症,在临床工作中,会遇到一些患者经过常规药物治疗,不能使眼压降至正常范围。为解除高眼压对视功能的损害及长时间应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需及时手术治疗。近些年,已见到不少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根据我国国情和基层医院的现状,本人将近两年在我院就诊住院的APACG患者根据术前眼压水平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眼科医师对持续高眼压下进行手术治疗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药物控制眼压后按术前眼压情况分为观察组(25例25眼,眼压≥28mmHg)和对照组(28例30眼,眼压≤21mmHg),并对两组术前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视野、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1例发生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余24例顺利完成;对照组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恶性青光眼、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两组视力均有部分患者较术前稍有提高(观察组17例,对照组11例),与术前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0.109,对照组P=0.08),两组之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两组眼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在随访中发现眼压增高加用一种降眼压药物,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术后两组ACD均较术前加深(P均<0.05),AL均较术前缩短(P均<0.05),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ACD P=0.131,AL P=0.859);两组均于术后3月随访时已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两组视野大部分同术前水平,小部分病例较术前稍有改善;术后两组均有个别病例出现常见并发症如:虹膜睫状体炎、前房出血、浅前房等给予对症处理后均于出院时缓解;术后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在随访中发现晶体混浊程度较术前明显加重。结论:APACG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术后早期并发症多,但远期效果同眼压降至正常再手术对比无统计学方面的差异;APACG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术后效果越差,3-7d为较佳手术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