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遗民政治进路考述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遗民问题在中国乃至于世界史学界都是研究中的重要问题。遗民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想文化传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商王朝是中国国家文明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商王朝的灭亡及其遗民,对于研究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初的许多史实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考述殷遗民在西周王朝的政治进路,以期了解殷遗民入周之后的境遇以及殷遗民对于西周王朝的贡献。本文由以下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介绍殷遗民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于殷遗民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包括殷遗民的构成、来源、殷遗民概念的界定,以及对殷遗民所拥有的采邑和在采邑之下生活的殷遗民的状态进行研究。在具体的研究中,结合相关传世文献,先对于殷遗民的性质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再综合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相关金文材料,探讨殷遗民的人口来源、构成等问题,最后从关于殷遗民采邑的问题入手,探讨殷遗民获赐采邑的情况,以及殷遗民在采邑中的生活状态。本章拟从介绍殷遗民的基本情况入手,站在宏观角度,探讨殷遗民入周之后的境遇。第二章重点论述殷遗民的政治进路。结合相关金文材料以及文献和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按照政治、军事、文化等层面分别论述,主要探究举族、长族、微氏家族等殷遗大族入周之后在政治方面的作为。综合探讨殷遗民在西周王朝所担任的各项职务及其所起到的影响。再结合周人推行的大力任用殷遗民优秀人才的怀柔政策,可以认为周人的最终的目的是要借以巩固以姬姓贵族为核心的周王朝统治。第三章从文化层面入手,探讨殷遗民与周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文化上出现的互相渗透现象。通过甲骨文、金文、殷遗民与周人的墓葬、族徽等地下出土材料以及已有相关研究成果,探讨殷遗民与周人这两个民族在长时间的共同生活中互相影响,且渐渐趋于融合,本章拟试举几例来说明这一趋势。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层面上的融合是受到了政治层面的影响,了解了这一趋势,我们就能更全面的认识殷遗民在周王朝进行政治活动的意义。
其他文献
图像转向时代,城市形象的媒介化呈现和影像表达成为了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表现方式。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城市形象和视觉修辞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视觉修辞理论,从视觉修辞的符号、隐喻、象征和语境四个互为关联的修辞机制和修辞实践出发,对电影中的广州城市形象展开研究。文章认为电影文本将广州在影片中的呈现划分为三个时代——锐意进取的革命红区、市井百态下的广州人家和满怀温情的现代大都市。本文选取了人物、空间、
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也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其他环节具有支配和决定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必须建立在良好课堂秩序的基础上。然而,在实际课
中学时期是个体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问题行为”的多爆发时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中学班主任自身会形成对于“学生问题行为”的认识,中学班主任对于“学生问题行为”的
哭嫁是许多少数民族特有的婚礼习俗,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景观。“哭嫁歌”则是这种婚嫁习俗的特定产物。由于各民族的婚礼习俗的不同,“哭嫁歌”也个性各异,但都独具特色。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