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纶纤维结构特点与成纸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

来源 :陕西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inj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芳纶纤维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一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自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机械性能、耐热性能、阻燃性能、电气绝缘性能及耐溶剂等性能而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国防、电子、通讯、环保、化工和海洋开发等军民两用领域。芳纶纸作为芳纶纤维高端应用领域中的一种片材,如何充分利用芳纶纤维优异的物化结构性能成为提高其性能和产品档次的关键。近年来,在芳纶聚合物合成工艺以及芳纶纤维纺丝工艺过程中,LiCl/极性溶剂体系的应用逐渐显露其优点。此外,该溶剂体系还能够为芳纶纤维分子量等二级结构与性能的研究打下基础。本课题从芳纶纤维在LiCl/极性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入手,研究了芳纶纤维内聚能密度、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晶度等结构与热压光过程中芳纶纤维耐热性能的关系;以及芳纶纸热压光过程中纤维表面、界面与成纸性能的关系。其中主要结论如下: 芳纶纤维在LiCl/DMAc溶剂体系中的溶解性能比在LiCl/DMF系统中优越。当LiCl在DMAc中质量浓度达5%时,纤维溶解性能较强,此时的溶解液容纳水的能力也较高,溶解液的稳定性较好;溶解温度越高,纤维浓度越低,LiCl浓度越高,溶解性能则越强。然而温度过高时溶解液中由于NH2存在而使溶液颜色变深,适宜的溶解温度范围是80℃~110℃。溶解破坏了芳纶纤维分子链间氢键而破坏其凝聚态结构,纤维初始结晶度下降明显,而化学组成并无明显变化。 确定了芳纶纸纤维分离的新方法及其工艺。利用芳纶短纤维与浆粕的溶解性能巨大差异,依照减量计算方法得出Nomex未压芳纶纸中浆粕与短纤维的配比约为1.53:1。 确定了芳纶纤维结构与溶解性能的关系。芳纶纤维结构中分子量与结晶度是影响溶解性能的主要因素,其中结晶度影响更为显著。随着结晶度提高,内聚能密度增大,纤维分子链间等作用力也随之增强。 确定了芳纶纤维结构与耐热性能的关系。其一,确定了热压光对芳纶纤维粘度及对粘均分子量、内聚能密度,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等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压光导致芳纶纤维粘度、粘均分子量显著下降,而使其内聚能密度,结晶度与玻璃化温度提高。其二,由GPC-MALLS分析得知,造纸用芳纶纤维短纤维及浆粕的重均分子量10~15万,多分散系数在1~2。XRD分析表明,芳纶短纤维结晶度高于浆粕,浆粕呈现非晶态结构。由DSC-TG热分析可得,芳纶短纤维只出现裂解吸热峰,其他特征温度不很明显。相对而言,芳纶浆粕具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起始于270℃左右)与冷结晶放热峰(起始于300℃左右)。芳纶纤维分子量越大、分子量分散系数越小以及冷结晶度越高,其裂解温度越高,其中纤维冷结晶能力取决于初始结构特点。纤维热裂解导致低分子量级分增多,颜色变深,纤维裂解开始前结晶度越高,则裂解峰积分强度越大。纤维热失重率随平均分子量增大、分子量分散系数减小而减少,然而纤维热失重大小并不取决于热裂解程度。 确定了芳纶纤维及浆粕表面能与其之间的粘接以及复合纸性能的关系并显示:芳纶纤维及浆粕的表面能为35~45mJ/m-2。其中,芳纶短纤维表面能稍高于芳纶浆粕,这使得芳纶短纤维在热压光过程中被芳纶浆粕润湿。纤维表面能越高越利于其表面可润湿性能,粘附功也随之增大。热压导致芳纶复合纸表面能下降,相对于Nomex纸,自制芳纶复合纸的表面能降低得更明显。芳纶短纤维与浆粕的色散分量和极性分量越匹配,表面能之差及界面张力越小,则芳纶复合纸中纤维之间的粘接力越强,抗张指数也越高,而对纸张撕裂度的影响不很明显。
其他文献
广西是罗非鱼养殖及加工出口主要基地。罗非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鱼骨、鱼鳞、鱼皮等下脚料,目前都未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本文以罗非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在制备胶原肽的同时将
履带车辆因其通过性能、牵引性能较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军事、矿山和建筑等领域。转向性能反映了履带车辆的行驶灵活性和准确性,并对履带车辆的动力性及作业效率有一定影响,是
微生物甾体C11羟基化反应是甾体药物生产的关键技术。赭曲霉在工业上用于催化16α,17α-环氧黄体酮C11α-羟化反应,合成重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中间体C11α-羟基-16α,17α-环氧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印刷品表观质量的社会需求已达到近乎苛刻的程度。针对套印不准、漏印、划伤、斑点等印刷缺陷,进行科学准确的快速检测成为行业发展大势,基于机器视觉的印品质量检测,尤其是表面缺陷检测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本文立足行业背景,面向未来应用,以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和技术为支撑,开展了印刷典型缺陷自动识别检测方法研究和技术开发。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基于图像处
学位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的日趋严峻,因生理衰退导致四肢灵活性差甚至残疾的老年人正不断地增加。此外,由于战争、工伤、交通事故、疾病、灾难等原因造成神经损伤或肢体损伤的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