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沸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优化合成其及吸附、分离性能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916720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类沸石金属有机骨架材料(ZIFs)是一类具有多种沸石拓扑结构、结合了MOFs材料和沸石分子筛各自的优点的新型材料。ZIFs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孔体积、孔径可调、易于化学修饰等性质。与其它MOFs材料相比,ZIFs材料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这些优良的性质已经成为MOFs材料研究中的热点。ZIFs材料在结构和功能上多样化使其在气体存储、吸附分离、催化、传感器等领域有着诱人的前景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论文主要以ZIFs材料的优化合成及气体吸附分离性能为研究重点,较系统地研究了ZIF-7和ZIF-8两种材料的优化合成条件及其多种气体(CO2、 N2O、C2H4、C2H6、C3H6、C3H8)的吸附行为和分离性能。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工作:  1.ZIF-7材料的优化合成。通过加入过量苯并咪唑配体或在合成体系中引入不同的调控剂合成得到了ZIF-7晶体。表征结果显示,随着苯并咪唑配体用量的增加ZIF-7的形貌趋于一致,粒径大小也趋于均一且粒径逐渐减小。合成体系引入CH3COONa调控剂得到的ZIF-7晶体的形貌无规则,且大小不均一;而改用二乙胺(DEA)为调控剂后得到了六棱柱棒状形貌且大小均一的ZIF-7晶体。CO2吸附结果表明两种条件下合成的ZIF-7具有较好的吸附容量,但配体过量易堵塞孔道引起吸附容量下降。  2.气体在ZIF-7上的吸附和分离。测定了CO2、 N2O、C2H4、C2H6在ZIF-7上的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由于ZIF-7的“开门效应”,不同的气体吸附质在ZIF-7上表现出不同的开门压力。利用开门压力的差异,结合穿透柱技术研究了CO2/N2O混合气在ZIF-7上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ZIF-7可实现对CO2/N2O混合气的分离。  3.ZIF-8材料的优化合成。通过使用不同的合成方法得到了形貌一致、大小均一的ZIF-8晶体。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溶剂时可合成得到纳米级的ZIF-8晶体,晶体粒径随二乙胺(DEA)的加入逐渐减小;以H2O为溶剂时仍然可以得到开孔结构的ZIF-8晶体,同时,该方法克服了在H2O溶剂条件下无法得到开孔结构的ZIF-8的缺点,具有配体用量少且环保的优点。  4.CuCl/ZIF-8的制备及对C3H6/C3H8的分离。初步探索了CuCl在ZIF-8上单层分散的条件及对C3H6/C3H8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CuCl在ZIF-8上易被还原成单质Cu,对ZIF-8的骨架有破坏作用。
其他文献
近些年来,随着不对称催化的蓬勃发展,手性硅烷的合成方法除了传统的化学拆分、底物手性诱导之外,也逐渐涌现出一系列以不对称催化为基础的更为高级的手段,例如通过过渡金属或酶催化的前手性硅烷官能团化以及通过底物或辅基的手性诱导等手段。硅手性中心的光学活性硅烷的合成及应用是有机化学领域一项极具魅力、但同时又颇具挑战性的课题。本论文主要在两类新型手性膦配体的合成及其在手性硅烷的催化构建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我们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二维碳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工业、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纳米填料,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由于独特的结构和物理性能已被用于改善各种聚
锂离子二次电池因具有循环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无记忆效应、体积小、比能量高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自1997年Goodenough课题组发现了聚阴离子结构的LiFePO4材料可应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材料后,科研工作者就掀起了研究此类材料的热潮。聚阴离子结构具有开放性的三维框架结构,当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嵌脱时,材料的结构重排很小,结构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同时,体积较大的阴离子为锂离子的迁移提供了更大的三
刚性共轭大环分子具有独特的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组装和主客体化学方面的性质,并且有优良的光电性能。基于此,我们首次提出用大环结构来设计给体材料,也即把给体和受体单元引入
生理活性小分子是脑神经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对这些分子的活体在线电化学分析,对于从分子层次上对脑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过程进行了解和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生物
以环三磷腈为核的星型液晶的设计合成一直备受关注,诸多文献主要探讨环三磷腈液晶化合物中不同的中心桥键以及柔性链的长度对环三磷腈化合物液晶行为的影响。本论文设计合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