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离激元圆环谐振腔系统的光学特性与传感应用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s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简记为SPPs)是一种电磁表面波,它是光子与自由电子在金属表面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电磁集体振荡。由于衍射的限制,传统光子器件,如发光器件、探测器件、光波导器件、光开关等,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度、高集成的要求。而利用SPPs可以突破衍射极限和实现亚波长尺度的光学控制,一条新的途径由纳米全光通信提供。对表面等离激元的研究是当今世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通过金属表面结构的改变控制表面等离激元传输。与基于SPPs的其他波导相比,金属-介质-金属(MDM)波导的结构较为简单、传播损耗小、强电磁束缚性等优点在大量的研究中被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一)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FDTD)数值模拟和耦合模理论(CMT),探究了内嵌金属棒圆环谐振腔耦合波导系统中的选频及传感特性。金属棒的嵌入使系统的谐振模式数量加倍,提升了选频的数量。金属棒的位置调节可使系统的透射光谱呈现周期性变化,为谐振模式的调控提供新的自由度。另外,系统的灵敏度达到了1627.5nm/RIU,品质因数达到了37.8935。研究结果可为高集成度光开关、传感器、滤波器的研制提供理论基础。(二)设计了一种可调谐、结构简单的表面等离激元传感器。该系统由一个MDM波导与一个环形腔组成。在波导中加入金属挡板,挡板提供的连续态和环腔提供的离散模态之间进行干涉作用产生了Fano共振现象。通过调节挡板的位置,可动态调控系统的传输特性。此结构得到最大的品质因数FOM为2.05×104、灵敏度为690nm/RIU。此外,探究了金属棒的嵌入对Fano共振效应的影响,发现该结构可产生多Fano共振现象,并提升了其传感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在糖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护理。两组均干预15d,比较两组护理有效率、复发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1.18%(31/34)高于对照组的67.65%(2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