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滤膜分离在双黄连注射液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jffh8g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黄连注射液是医药市场上重要的中药注射剂,但传统的生产方式不能有效的去除高分子量杂质,而高分子量杂质是引起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超滤技术是基于膜分离原理,对体系中不同大小和形状分子进行分离,起到分离、纯化作用,对高分子量物质有去除作用。本文对在双黄连注射液生产工艺中加入超滤工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对Millipore和Pall10k分子量的聚醚砜材质板式超滤膜组件进行对比实验研究,Millipore超滤膜较Pall超滤膜超滤时间平均短30min,Millipore超滤膜超滤后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90.14%、88.55%、89.05%,均高于Pall超滤膜,而二者超滤后样品在安全性指标上没有明显差别,综合评价Millipore超滤器在双黄连注射液品种上匹配性更优。  采用Millipore超滤器分别进行中试放大实验和生产工艺验证。中试实验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变化上与筛选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批量生产放大研究,增加选瓶、洗瓶、配剂、灌封、灯检工序物料平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环节的一致性控制良好。工艺验证成品含量、pH值、总固体、炽灼残渣、指纹图谱相似度、不溶性微粒、热原等检验数据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对引入超滤工艺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成品进行常温条件长期稳定性考察,存放36个月的双黄连注射液有效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0.6mg/ml、0.01mg/ml~0.03mg/ml、0.02mg/ml~0.05mg/ml,pH值下降0.2~0.3,安全性指标没有明显变化,有效期内质量指标均符合标准。  对双黄连注射液进行冻融实验,考察低温运输条件下稳定性,冻融前后双黄连注射液pH值下降0.3,有效成分黄芩苷、连翘苷、绿原酸和咖啡酸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降低幅度分别为0.3mg/ml~0.6mg/ml、0.01mg/ml~0.03mg/ml、0.02mg/ml~0.04mg/ml,安全性指标没有明显变化。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Millipore10k分子量超滤工艺的引入可有效去除树脂等高分子量物质,对双黄连注射液产品各项质量指标稳定性无影响,可提高产品安全性。
其他文献
该论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保温剂对农用树脂薄膜改性的研究";第二部分为"药物中间体辅酶Q的合成".第一部分:用傅立叶红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低密度聚乙烯(LDPE),聚氯乙烯(P
7-羟基全氢化恶唑并恶嗪(以下简称OX-Z)是一种新型恶唑烷类化合物.对于OX-Z的研究国外只着重于其合成,对应用并未见诸报道,而OX-Z在国内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因此,OX-Z合成条
利用红豆杉细胞生产紫杉醇一直是植物天然产物研究的热点,但细胞培养过程中紫杉醇合成不稳定的问题仍未能完全解决.由于紫杉醇还可以通过一些紫杉烷半合成转化生成.另外,一些
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 (KI.) Sacc.]是一种珍稀的药用子囊菌,生长在土栖白蚁废巢中。目前,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药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其大规模人工栽培及生活史的报道尚未出现。本文首次对黑柄炭角菌的生活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1.黑柄炭角菌不同发育时期的人工栽培优化黑柄炭角菌的栽培条件,观察各个阶段的生长情况,收集孢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