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的超短超强中红外光的产生

来源 :清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got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短超强中红外光在超快化学、强场物理及阿秒科学等领域有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近几年来该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由于传统激光晶体及非线性晶体的限制,长期以来超短超强中红外光源(特别是长波红外光源)始终是超快激光技术领域的一大挑战。本文针对这一困境,另辟蹊径从激光等离子体角度入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基于等离子体“光子减速”机制产生相对论光强、波长可调谐的单周期长波红外脉冲新方案。该方案的实现,将填补长期以来该波长范围内超快超强光源的空白,为阿秒科学、强场物理等众多前沿科学带来全新机遇。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论文系统阐述了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频率下移(光子减速)的基本原理。基于一维非线性尾场理论,推导出超短脉冲激光在等离子体尾场中光子减速的速率表达式,并求出达到最优中红外光输出所需要的激光脉宽及等离子体长度等参数。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利用特殊设计的等离子体结构高效率地产生相对论光强、波长可调谐的单周期长波红外光的方案。该方案基于普通的超短脉冲激光在特殊等离子体结构中的光子减速过程。等离子体结构由压缩段、转化段及输出段三部分组成。通过三维PIC模拟,验证了方案的正确性。基于此方案的新型光源具有载波包络相位锁定、波长可调谐等特性,且具有高度的可行性。为了实验验证提出的理论方案,论文发展了基于气体四波混频的XFROG方法,用来测量超短超宽带中红外脉冲。首先基于双色成丝的原理在空气中产生了用于测试的低能量超短中红外脉冲。然后通过XFROG方法对该中红外脉冲进行测量,并反解出中红外脉冲的完整信息,将其与棱镜光谱仪的测量结果对比,验证了XFROG方法测量超短超宽带中红外脉冲的正确性及可行性。最后,利用XFROG测量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实验验证了基于特殊等离子体结构产生相对论光强、单周期长波红外脉冲的方案。实验中通过刀片覆盖一小部分喷嘴的方式产生了与理论方案接近的等离子体结构。然后利用该等离子体结构与普通的钛宝石超短脉冲激光相互作用产生了中心波长约9.4μm,脉宽(FWHM)约33 fs的单周期长波红外脉冲,且达到相对论光强。另外,通过激光及等离子体参数的改变展示了红外波长在4-15μm范围内可调谐输出。
其他文献
一维无机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具有形貌可调节,光电性能高,柔性等特性,其在应用光电器件中的需求不断增长。但是由于一维材料复杂的合成工艺以及缺乏有效的组装方式,它们的应用依旧受到限制。为了提升其应用前景,急需一种经济又简易的合成以及组装工艺。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经济的并且能够用于规模生产的技术,可以用来合成具有高质量、多级形貌的一维纳米结构。通过优化系统和工艺参数,可以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的、不同种类的一维
篇章级的图文问答是一个新兴的交叉领域课题。该课题综合了纯文本问答和视觉问答两个任务,要求智能系统根据提供的图像和长文本来回答问题。比起纯文本问答和视觉问答,篇章级的图文问答更接近人类回答问题的场景:结合视觉信息和已有知识来综合思考答案。因此这一课题在增强机器的理解能力上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但是,这一新兴的课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纯文本问答任务中,给出的背景知识文本大多数只有段落级的长度,因此
由于多铁性材料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近十几年来寻找强磁电耦合的高温多铁性材料一直是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里的研究重点之一。尽管传统的铁电体和铁磁体具有完全不同的对称性和化学组分配比的要求,国内外的科研人员依旧在过去的十年中发现了一些新颖的多铁性材料和奇特的多铁性机制。在各种实现多铁性的方法中,应力调制属于最简单有效的途径之一。在EuTiO3体系被证实可以通过应力调制由顺电-反铁磁相
本博士学位论文主要研究求解一般形式正则化的大规模线性不适定问题min‖Lx‖subject to x∈={x|‖Ax-b‖≤τ‖e‖},(1)的算法,其中L是正则化矩阵,‖e‖是噪声水平,τ是略大于1的常数.我们首先提出了两个修正的截断随机奇异值分解(MTRSVD)算法分别求解大规模的超定和欠定问题.对于三种不适定度的不适定问题的随机SVDs(RSVDs)的逼近精度,建立了更加紧致的界.给出了RS
如今,X射线在固体物理、医学领域以及其他学科中被广泛地使用。激光电子相互作用X射线源,也就是汤姆逊散射源,常常被用于产生高品质高性能的X射线。这种基于电子储存环和光学增益腔的X射线源造价相对低廉、紧凑。光腔的主要作用是放大入射激光的功率和循环激光脉冲,用于和电子碰撞的极小的束腰也可以由光腔来产生。在光腔内的激光脉冲与电子储存环中的高能电子束团碰撞产生准连续的X射线,产额可以达到1011ph/s。为
σkα-曲率流是满足如下方程的一族超曲面(?)这里κ是主曲率,σk(κ)是κ的k-阶初等对称多项式,并且ν是法向量。此类曲率流包括平均曲率流和Gauss曲率流作为特例。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扭乘积空间中的σkα-曲率流的自相似解。作为扭乘积空间的例子,对欧氏空间,我们证明了其中的闭的严格凸的自相似解一定是圆球面;对上半球面,我们证明了其中的闭的严格凸的自相似解一定是切片。更进一步,对任何欧氏空间中
按组分夸克模型分类,重轻介子由一个重反夸克和一个轻夸克组成。以此为基础的Godfrey-Isgur(GI)模型的预言结果与处于基态和低激发态的重轻介子性质吻合较好,但与高激发态重轻介子有较大差异。通过引入屏蔽效应,改进的GI模型(MGI)预言与实验测量之间的差异得到很大改善,但D:0(2317),Ds1(2460)质量的实验观测值仍明显低于理论预言。其原因既可能是MGI模型本身的缺陷,也可能是这两
能量在数个至数百个MeV能段的反电子中微子包括了来自超新星、地球、反应堆以及大气中微子的贡献。这些中微子可作为研究其来源的动力学与寻找超出标准模型新物理的独特探针。这些中微子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最大反应道之一是与质子的反贝塔衰变(IBD),其过程将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子,其中对中子的有效探测对实验上区分信号与本底至关重要。本论文针对超新星遗迹中微子(SRN)和地球中微子实验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利
直接分析单个分子的微区结构,构象变化,动态行为,相互作用的单分子分析技术,能为理解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机制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纳米通道作为一种有潜力的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为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学提供了实时、快速的单分子检测平台。本论文以α-溶血素蛋白(α-Hemolysin)的纳米级通道结构为基础,利用其对单分子精细结构高灵敏的分辨能力,提出了高特异性的分子识别策略,构建了新型单分子分析方法和传感器,应
数控机床是现代制造业的核心装备之一,提高机床的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有重要研究意义和应用意义。本文在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对一种具有三个平动联动轴和三个旋转联动轴的六轴联动数控机床在运动学模型层面展开了优化其刀具运动轨迹和加工效率的相关研究。首先,根据六轴联动数控机床的实际机械结构和联动轴分布,建立了该机床的运动学模型。研究了该种机床的冗余联动特点,和不同联动模式和联动轴配置下对应的运动学模型。在机床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