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研究制度体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基于二者皆有不同形态,更准确地说,本文旨在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制度体系和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制度体系是由一个国家的所有制度构成的系统,国家发展则是囊括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科技、环境和文化等各个发展领域的系统,二者同时出现,就建立起综合的理论框架。然而,这也是最复杂的主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而冒然涉足其中,必将一无所获,该主题迄今为止无人问津,原因就在这里。能否打开制度体系、国家发展两个系统的黑箱是本文成败的关键。以往的系统论没能提供解决难题的良策,概念和范畴的古典理论和反古典理论之争却给予我们启示:在坚持充分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强调范畴成员的等级差别,就可以实现部分代表整体的目标。经过比较、简化与合成,本文以二战后为历史背景,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福利等3个发展领域来代表国家发展,与此相呼应,这3个领域里的制度也具有了代表制度体系的资格,从而打开制度体系、国家发展两个系统的黑箱,它们之间的逻辑在加入反馈后循环不止。基于以上逻辑,本文建构了断裂型/合续型国家理论。在政治、经济、社会福利以及其他领域之间,存在着最后是政治的现象,政治经济则居于首要地位,其重要性高于其他领域,各个领域相互联系,共同缔造制度体系、国家发展两个系统。制度体系有两种类型:断裂的与合续的,相应地,国家发展包括断裂的国家发展与合续的国家发展两种类型。在制度体系和国家发展的关系上,断裂的制度体系导致断裂的国家发展,这样的国家是断裂型国家;合续的制度体系导致合续的国家发展,这样的国家是合续型国家。两种制度体系、国家发展和国家类型在结构、过程、应对外部冲击和整体变化等4个方面的特征大相径庭。至此,对于什么样的制度体系和什么样的国家发展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本文给出了明确答案。由于制度体系、国家发展两个系统过于复杂,理论初创时又没有大样本支撑,本文选择阿根廷和智利两个案例来验证断裂型/合续型国家理论。1976—1989年的阿根廷在制度体系、国家发展两方面均表现糟糕,经历两次重大危机;1989-2001年的阿根廷曾一度逆转前13年的的颓势,制度体系、国家发展都得到改善,大有与过去决裂之势,但深层次的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国家再次走到崩溃的边缘。1973—1989年的智利虽然遭遇挫折,但时间不长,其消极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整个国家在不断进步中,逐渐具备成功的特质;1990—2001年的智利弘扬优良传统,并增添了新的成功因素,使制度体系、国家发展继续保持上升势头。根据两国在结构、过程、应对外部冲击和整体变化等4个方面的表现,本文断定,阿根廷属于断裂型国家,智利则是合续型国家。制度体系和国家发展的理论是一个全新的、综合的理论领域,具有强大的实践意义,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只是进行了初步探索,未来研究可沿着三个方向继续开拓:一是普遍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拓展其适用范围;二是寻找中间状态,发现介于断裂与合续之间的国家;三是建构制度体系理论(包括制度间主义)和国家发展理论,突显二者独特的实践和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