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炎肝硬化作为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一直倍受国内外医学研究的关注。中医在数千年的发展中,对其病因病机有着深刻的认识,已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医在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治疗与实验探讨领域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临床观察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感受湿热之毒,其伤阴之弊胜于伤阳,临床上肝肾阴虚者并不少见。除共有的肝炎肝硬化症状外,许多患者舌质红暗或红嫩有瘀点、瘀斑,甚至舌红绛,显示出肝肾阴虚,瘀血阻滞的证候。在此病因、病机的基础上,针对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导师拟定了养阴柔肝化瘀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对养阴柔肝化瘀法治疗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进行了初步探讨,分为理论探讨、导师经验和临床观察三个部分。理论探讨:在对古今中西医有关文献的总结和回顾的基础上,探讨了肝炎肝硬化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认为湿毒耗伤肝血,脾湿肝郁,瘀血凝于肝络,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肝体枯萎变硬而失用是肝炎肝硬化的基本病机。治疗应分期、分型论治,注重调理气血阴阳平衡。 导师经验:总结了导师治疗肝炎肝硬化的辨证思路与方法。即正确认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准确把握正、邪对病机变化规律的影响;注重脏腑相关,气血同调;对肝肾阴虚型的患者,倡导养阴柔肝化瘀,平衡气血阴阳的治疗方法。临床观察:为了解养阴柔肝化瘀法治疗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的临床疗效、适应证、应用指征及方法,临床观察了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接受养阴柔肝化瘀法治疗后的症状证候表现及理化检查指标的变化。治疗时,予患者口服根据养阴柔肝化瘀法制定的方剂,疗程为3个月。治疗前后比较,根据养阴柔肝化瘀法制定的方剂在改善肝肾阴虚型患者症状证候,降低ALT、TBIL、GLO,缩小脾脏厚度及升高ALB上疗效显著。临床疗效分析表明,养阴柔肝化瘀法有改善肝炎肝硬化肝肾阴虚型患者临床症状、证候,减轻肝细胞损伤,促进胆汁排泄,提高血浆白蛋白及减轻门静脉高压的功效。从患者的中医证候上来看,除纳呆、胁痛、腹胀、乏力外,因所有患者皆具备舌红、舌暗红、舌嫩红、舌体瘦红,苔少或无苔的证候,故舌红、舌暗红、舌嫩红、舌体瘦红,苔少或无苔是临床应用养阴柔肝化瘀法的重要指征,而其他证候(诸如眼干涩、五心烦热、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等)则不必悉具。综观治疗的全部过程,养阴柔肝化瘀法组方药性柔和,可坚持较长时间服用。但因其药性偏凉、偏于滋腻且活血化瘀力量较强,故寒湿内停、脾肾阳虚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应用。此外,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发生演变,出现伤阳或湿停的证候变化,临床用药应泥法不泥方,随机应变,对证处理,灵活化裁,以取得更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