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学和生态哲学为理论基础,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探究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庄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拒斥实用主义,追求精神的逍遥与自由,聆听与体悟自然之美,给崇尚实用理性的中国文化注入了审美与艺术的活力,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首先,庄子发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关系,《庄子》一书不仅将自然置于本体地位,阐明了自然之美,更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推崇和向往,形成了其生态美学的基调。其次,庄子珍视生命,热爱生命,反对功名利禄和仁义道德对生命的束缚,主张“形神兼美”、“生死达观”,不追逐名利,不被外物所累,通过自身的不断修炼,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生命的解放,从而实现使生命美走向以生命为中心的生态美。再次,庄子认为人与天地万物处于一体之中,万物既自足其性又相互关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只有处于和谐状态之中,才能实现精神的逍遥和自由。和谐即是生态系统的和谐,和谐之美即是生态和谐之美,人只有处于良性循环发展的整个生态系统中,才会领悟到和谐之美。庄子通过感受自然之美,体会生命之美,追求和谐之美,最终上升到生态美学的最高境界——逍遥之美。庄子所追求的逍遥之美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高度和谐,蕴藏着深刻的生态智慧,为当代生态美学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